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跨越山海 连接东盟 广西打造“丝路电商”新平台

人民网记者 覃心
2025年04月27日16:20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广西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创新模式,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重要电商枢纽。

立足“买全国、卖东盟,买东盟、卖全国”的发展理念,广西与东盟各国共享“丝路电商”发展机遇和红利。这其中,助力实现“365天永不落幕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以下简称“汇聚中心”)格外亮眼。

这是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延续广西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产业升级项目,于2021年联合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共同打造,已有超5500种国内外特色商品入驻,策划、承办各类线上线下特色主题活动约300场。

汇聚中心为本土产品搭建出海平台。人民网记者 严立政摄

汇聚中心为本土产品搭建出海平台。人民网记者 严立政摄

双轮驱动打造“永不落幕”的商贸平台

汇聚中心以“线上数字化平台+线下展馆沉浸式商贸体验”的创新模式,构建了365天永不落幕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如今,这里不仅满足人们对东盟特色商品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了高效服务平台,有力推动了跨境商品贸易发展。”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副总经理李丹表示。

在线下,17个主题展馆各具特色,通过融入地域人文风情的设计,为商家提供沉浸式商贸体验。从马来西亚的燕窝到越南的咖啡,从泰国的酱料到柬埔寨的大米,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到访者直观感受到东盟特色产品的魅力,有效促进了商品展示向实际交易的转化。

在线上,汇聚中心搭建了B2C和B2B数字化平台,通过“C端引流、B端赋能”的模式,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与商家资源,实现跨境贸易“零距离”。此外,汇聚中心还不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专场推介会等线上线下活动,为商家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助力信息联通与资源共享。

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新加坡馆。人民网记者 严立政摄

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新加坡馆。人民网记者 严立政摄

一站式服务破解跨境贸易难题

跨境贸易的痛点和难点一直是中小企业“不会做、不敢做”的拦路虎。汇聚中心通过提供政策解读、资源对接、小语种翻译、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扫清障碍。同时,中心还依托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的强大供应链体系,为企业提供仓储、冷链等物流保障,优化跨境物流路径,降低运营成本。

马来西亚榴莲制品商家的成功案例正是汇聚中心服务的生动体现。该公司主营榴莲制品,但受限于季节性生产和中国市场渠道不足,长期难以规模化发展。入驻汇聚中心后,平台为其量身定制品牌提升策略,推出“榴莲心意”专属品牌,并通过线上线下全域营销迅速打开中国市场。2024年,双方联合研发的“阿嫲心意”榴莲麻糬成功进入北京等地的连锁超市,实现了品牌价值的飞跃。

汇聚中心不仅助力东盟商品进入中国,也为中国品牌“出海”搭建桥梁。广西金桔露通过中心对接越南市场,在东盟市场需求分析和包装优化的支持下,成功打开销路,并计划开发更适合当地消费习惯的新产品。此外,梧州六堡茶、柳州螺蛳粉等“桂字号”特色产品也通过“文化展示+产品展销”模式走向国际,成为中国文化与商贸结合的典范。

目前,汇聚中心已引进包含东盟十国在内的超5500种特色商品,涵盖食品、日用品、美妆、工艺品等多个品类,平均每月接待5000人次参观考察,平台聚集效应日益显著。

李丹表示:“未来,汇聚中心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贸易手段,提供智能化的跨境贸易全流程解决方案,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汇聚中心也诚挚邀请更多海内外企业前来参观交流,共谋合作商机,共享发展红利。”

从“地理枢纽”到“数字枢纽”,广西正以汇聚中心为支点,撬动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的新市场。在这里,泰国的香米通过直播走进中国社区,广西的螺蛳粉依托海外仓热销吉隆坡……一个个生动的贸易故事,正是“丝路电商”促进民心相通、共享发展红利的生动写照。

广西外贸优品。广西商务厅供图

广西外贸优品。广西商务厅供图

前不久,由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主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承办的“丝路电商”云上大讲堂东盟专场活动在南宁举办。广西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大力推动面向东盟的“电商联通”,以丝路电商为媒搭建交流平台,创新举办中国—东盟丝路(跨境)电商开发合作主题推介活动、广西新丝路跨年电商节、东盟好物网购节等系列活动,与东盟各国共建电商大市场,助推东盟产品通过“广西渠道”进入国内市场。

随着RCEP深入实施,这条跨越山海的数字丝路,必将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责编:冯肖慧、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