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帮扶解民忧 村民联名留“亲人”

村民自发签署联名信。华夏银行钦州支行供图
“我村干部和村民要求该同志继续留任我村工作。”近日,华夏银行钦州支行收到了来自灵山县佛子镇新村村递交的印有红手印的申请书,申请书是村民代表为挽留华夏银行钦州支行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员梁倍坚所写的。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又是从市区下来的,应该受不了农村生活。”时间回到2023年4月,在村民们的质疑声中,梁倍坚来到了新村村。
“听”心声,为村民抢建致富路
梁倍坚到村后,迅速投入到新角色里去。刚刚开始听不懂方言,他便和村干部一起走访,听村干部翻译。凭借着在后盾单位做个人客户经理的工作经验,梁倍坚很快与村民融为一片,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他“听”懂了村民的心声。
新村村以种植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是水稻、荔枝、枇杷等,但是一些主要种植地连机耕路都没有,很多地都荒废了。梁倍坚在几个月的走访中,发现村民对产业路的需求声很大,决定为村民争取到修建资金,其将“听”到的心声汇总后与第一书记沟通,第一书记十分支持并赞成由梁倍坚牵头产业路项目的修建申报工作。
梁倍坚马上对接镇上主管部门争取修建资金,可是通过沟通后得知修建产业路需要的前提是要有基本路基,但是刚刚好两块种植地连机耕路都没有。为了解决好路基问题,他找到村里比较有威望的热心村民,指导成立修路委员会,解决用地问题、筹集资金问题,通过3个月的逐户交谈,村民们无偿让出路基用地,并自愿捐款修建路基。2023年9月,梁倍坚再次向镇申报修建产业路资金,通过不断联系沟通,同年12月末,0.8公里的产业路终于修建完成,村民兴奋地说:“多得梁仔的努力,短短几个月就做好了这条心心念念的产业路。”“以后终于不用肩膀挑稻谷了。”
送知识到户,为村民“守富”
在走访的过程中,梁倍坚还充分利用后盾单位华夏银行钦州支行在新村村设立的“金融公益教育服务点”及自身的工作优势,积极关注“一老一少”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假币等金融知识宣传,切实把基础金融知识宣传送进家家户户,村民纷纷表示:“多得你跟我讲哦,不然都不知道这样也会被骗。”
找产业发展模式,为村民“创富”
在驻村的一年之间,梁倍坚发现新村村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基本是纯种植,没有利用好产业生产空档,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一条产业链。在走访的过程中,有部分农户表示自己想多养些鸡、多种些树,可是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怕风险又愁销路成为致富道路的“拦路虎”。
梁倍坚与后盾单位汇报后,后盾单位决定联系合作企业,在多次与农户充分沟通、了解农户担忧的问题后,探索出了“农户+养殖企业+银行”的模式,解决了农户没有养殖资金,养殖出来愁销路,养殖企业希望降低运营成本,提质增效的问题,同时通过利用工作之余时间梁倍坚自己先养200只鸡,种青菜。村民们都笑着说:“我们的工作队都会种菜了,养的鸡比我养的还好,我要是跟他的模式去养殖,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梁倍坚表示:“我自己种养,就是为了能够打破群众‘养殖风险慌’的心理壁垒,希望他们能够依靠平台和新技能,通过组合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新的致富路。”
梁倍坚以专业与热忱践行金融助农使命,华夏银行钦州支行高度的政治站位,选优派强,彰显了华夏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覃玉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