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德天独厚旅游资源 搭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广西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地处中越边境,与越南隔河相望,是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所在地。2024年10月,全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近年来,德天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将景区打造成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德天村先后获评“全国旅游重点乡村”“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
筑牢“两山”理念,擦亮南疆国门绿水青山底色
德天村作为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前沿,按照县委提出的“生态立县”工作目标,多措并举保护绿水青山。一是护林增绿。推行“林长制”,组建巡查巡护和综合执法“两支队伍”,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7%以上。二是护河守清。创新跨境河长制,发动126名船工担任义务巡河员,开展常态化巡河行动,地表水水质100%达Ⅱ类以上标准。三是村民自治。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厨改厕工程,环境空气优良率100%,实现生态保护与民族团结互促共进。各族群众也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发挥“三效共振”,带动边民实现增收致富
依托德天瀑布景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将自然景观、民族文化、边境风情等资源有机整合,发挥三大效应,促进边境群众增收致富。一是主动发挥“头雁”效应,引导党员带头成立广西大新德天屯旅游服务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边民”经营模式,为游客提供竹排观光、电瓶游览车、旅馆住宿等服务,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边民平均月收入达8000元以上,让越来越多边民实现家门口自主创业或就业。二是充分发挥协作效应,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村企合作,扩大升级中越友谊街项目,打造别具一格的边关文化步行街,通过商铺出租、销售越南特产、中越风味餐饮等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60多万元。三是积极发挥带动效应,实施“强屯带弱屯”“先进带后进”策略,带动资源相对匮乏的弄隘、逐梅、联屯等屯共同发展,培训和聘请部分脱贫户参与旅游服务,实现了共同富裕路上“不让一个屯掉队”“不让一个民族掉队”。
深化“三项计划”,打造交往交流交融新平台
一是融入民俗促交往。在“夜德天”表演中融入高腔诗蕾山歌、壮族“蛙人”故事等元素,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233.38万人次,70%为区外游客,促进各族群众互动,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架起了一座座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二是运营合作促交流。2024年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承办了跨境旅游合作区嘉年华活动、观瀑节等系列活动,营造了友好、欢乐的氛围,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自合作区正式运营以来,游客数量日益攀升,截至2025年2月14日,共接待中越旅行团2185个6.62万人次。三是多元共聚促交融。景区内壮族铜鼓、苗族银饰等民族符号交融,通过“三月三”、泼水节等活动,打造多元文化展示平台,成为展示中国各族人民文化互鉴、情感共通的鲜活窗口,展示着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蓬勃生机,更成为向越南及其他国家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实践。(叶清霖)
来源:大新县硕龙镇人民政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