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县:传承红色基因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近年来,都安县高岭镇弄名村在后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的重视支持和驻村第一书记陈喆的大力推动下,通过深挖齐东革命老区隆名革命纪念亭和游击队“革命读书岩”遗址等红色资源,结合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推动“六改六转”,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改观念转认同。陈喆协同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并借“三会一课”、群众队干会议等契机,常态化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引导村民以史为鉴;提升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捐赠活动,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
改环境转宜居。弄名村整合乡村振兴各类项目资金、村级集体经济收益金和企业帮扶资金,建设村级文化墙、打卡点,推进人饮工程、帮扶车间和直播带货室建设;改善村庄整体风貌,优化村民生活环境,让村民生活更舒适安心。
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干部查看弄名村鸽子养殖基地情况。
改模式转效益。该村打造600㎡综合养殖基地,采用房顶种菜、中间养鸽、底层养鸡的立体养殖模式,利用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用于种菜,形成循环种养体系;引入500只种鸽、400只跑山鸡、200羽五黑鸡苗,创新“林下放养+圈舍繁育”模式;发展13亩木薯种植示范地,并与企业签订保价收购协议;提高产业效益,增加村民收入。
改渠道转销路。该村建成帮扶车间,开发手工编织篮、蜂蜜、有机豆灌装等工作岗位,让8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为农产品设计专属标签和包装,参加各类助农活动,与商超对接直供,在单位食堂小卖部设专柜;在微信和抖音平台开设“弄名振兴号”,培育视频剪辑人才,宣传红色资源的同时,推广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弄名村主题墙绘打卡点。
改基建转便捷。该村新建道路2.5公里,硬化9公里,扩建6.5公里,加装护栏9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设置道路指示牌和网红打卡点共50余处;扩建甘蔗运输专线和养殖产业道路,降低运输成本,在改善村民出行的同时,助力产业发展。
改机制转乡风。针对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该村建立奖补激励、能人带动和技能培训机制;创新“奖励+帮扶”模式,对按时缴纳医保的村民分档奖励,前800名额外发放牧草,提高医保参保率;用产业奖补、务工补贴、集体经济收益金分红等方式,激励村民自主发展产业;召开恳谈会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彩礼、礼金标准,简办红白喜事;实施积分制,设立积分兑换商店,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培育文明乡风。
弄名村一角。
未来,弄名村将持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深化“六改六转”成果,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村民思想进步、村庄美丽宜居、生活富裕富足,让弄名村真正“弄”出“名”气,“弄”成“名”片。
蓝贵林、卢玲婕 摄影报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