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担当勇向前 铿锵迈步谱新篇
——2024年海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 |
北海老街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游玩。 |
产业项目加速聚集、消费市场明显提振、民生实事落地落实、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交通出行更加畅通……走在海城大地,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欢乐祥和的发展新景象。
一年来,北海市海城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克难实干,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2024年8月21日,中国—东盟(北海)国际水产城和北海汽车生活小镇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投资额30亿元的北海汽车产业园项目、投资额25亿元的中国—东盟(北海)国际水产城项目(一期)正式落户海城。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海城区全力抓招商、建项目,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重点,全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143批次,“一把手”带队招商44批次,实现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完成额16亿元,新签约项目18个,投资额95亿元。加快推动项目建设,盘活老旧厂区等存量资源,着力推进产业焕新,年内共开工建设涠洲10-3油田西区开发项目、智海数字科技产业园、北部湾海景民宿等项目14个,完工11个。
向海而兴,驶入深蓝。该区充分挖掘海洋资源,聚焦海洋牧场、水产品加工、渔港建设等重点领域全面发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精工南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城区生态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人工渔礁201座。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出让养殖海域面积4.32万亩,投入养殖生产网箱429口,渔业养殖年产值达2.7亿元。2024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27.34万吨、同比增长4.1%,海水养殖总产量16.3万吨、同比增长7%。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海城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推出27个重点事项清单,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信用+承诺+容缺”政务服务模式,以服务“最优化”实现办事“最简化”,全年办理政务服务事项29.5万件,新增登记市场主体1.35万户。
促消费是稳经济的重要抓手。海城区积极推动商贸业发展,推进首发经济,引进7家品牌首店进驻北部湾广场商业圈、宁春城商业综合体,优化商业布局丰富业态供给,推动消费品质不断升级。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利用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消费节点,开展以旧换新活动40余场,促进消费品更新换代,激发市场活力,带动汽车、家电产品销售超6亿元。
活力提升,文旅融合出圈出彩
本土原创话剧《阿珍“红”了》首演,为群众带给观众一场震撼心灵的“海霞精神”洗礼;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北海主场)活动在外沙岛栈桥广场举行,为群众创造多元化夜间消费新场景;“山海联动”等研学实践活动开展,吸引了众多学子走进赤西村体验乡村文化魅力……
海城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积极打造文化演艺、研学旅游、户外运动、艺术乡建等文旅融合消费模式,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671.47万人次、同比增长11.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45.84亿元、同比增长12.55%,均占全市比重的44%,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该区坚持创新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三月三”北海市疍家民俗文化主题活动、暑期文化旅游消费季广西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北海主场)活动等节庆活动41场次,以文商体旅多元融合点燃旅游新热点,全面释放文旅市场消费活力,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烟火气愈发浓郁。
海城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做大乡村旅游产业,做强特色研学品牌,与浦北县开展“山海联动”研学活动,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2024年,赤西村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赤西大村入选第五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赤西研学基地共接待游客、研学学生7.5万人次,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6.94万元。
向美而行,城乡品质提档升级
高德街道广安花园小区建于1998年,由于缺乏管理维修,小区杂草丛生、排水管破损、电线杂乱、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问题突出,给居民带来极大不便和安全隐患。
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海城区通过将广安花园小区列入创城补短板项目、推动小区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等措施,对小区进行了新建电动车停车棚、道路硬化等改造,解决了小区照明、楼顶违建和杂物堆放等问题。
如今,广安花园小区车辆有序停放,道路干净整洁,环境焕然一新,安全隐患得以消除,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现在小区居住条件改善了很多,我们生活得到了质的提升,住在这里感觉幸福感满满。”广安花园小区居民崔女士说。
海城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容貌管理,投入1935.88万元,巩固提升442个“三无”小区、288个物业小区及51个村(社区)基础设施短板,推动群众生活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打造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文化墙,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环境。坚持以“整治”促“常态”,对331条主次干道及商业大街周边428条背街小巷、668条支巷、1086个小区开展巡查整治,推动市容环境面貌由“一时美”走向“时时美”。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形象窗口”。海城区统筹推进道路全面建设工作,全力打通中心城区“断头路”“梗阻路”,畅通城市交通网,湖北路(北海大道至北部湾路段)、金秀路、庙山至塑料厂路段道路顺利通车,有效缓解了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压力,让道路沿线及周边居民出行更便利。
同时,海城区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821万元,推进翁山村委林屋村村容村貌改造提升项目等19个项目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与清华美院合作,在赤西村实施《花·海·潮》红土艺术计划,以艺术乡建为乡村振兴赋能增美。
如今的海城,路网越来越畅通、环境越来越靓丽、群众生活越过越幸福。
增进福祉,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海城区中街街道居民姚国梅的丈夫身患多种疾病,常年在南宁接受治疗,而她则陪护照顾,无法正常工作,一儿一女分别在读初中和大学,家庭经济压力大。社区入户走访得知后,于2024年3月协助其申请每月1800元的低保,解决了姚国梅一家的燃眉之急。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海城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民生事业放在心头、扛在肩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2024年共发放低保及特困救助金5.04万人次、2875.32万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12.72万人次、4679.98万元,民生保障底线兜得更牢更实。
教育是民生之基。海城区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投入3360.87万元实施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项目、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36个,教育更加优质均衡。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占比达91.3%。
医疗保障关乎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海城区优化全区公共卫生资源布局,全面改善就医环境,在9个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打造完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推动地角卫生院搬迁建设项目、海城区人民医院等投入运行,让群众在“家门口”充分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聚焦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扎实开展医疗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医保待遇报销48.57万人次,为全区居民减轻医疗费用负担2.01亿元。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该区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各类就业创业补贴政策,结合群众意愿和市场需求信息,细化就业服务,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就业援助月”“毕业生双选会”“招聘夜市”等系列现场招聘活动共12场,100%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目标任务。
该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群众稳定就业促增收,2024年,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440人,达到 2020年底规模(433人)的101.62%,实现“零就业”脱贫户清零的目标。发放特色产业以奖代补奖补资金84.81万元,惠及脱贫户、监测户198户,促进了乡村群众增产增收。
同时,海城区推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长者食堂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2024年,该区为688位老人上门服务32892次;4个长者食堂投入使用,北部湾社区、茶亭路社区等4个社区获评自治区老年人宜居社区,获评数量在广西县区中最多。
善治善为,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2024年9月25日,北部湾社区联合“合伙人”广旅集团北海康养中心开展“暮年如歌——关爱银发 健康相伴”主题活动,直面群众需求,为社区的老年居民提供测量血压、血糖和个性化健康建议等健康服务,真正把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
海城区创新基层治理举措,探索推行社区“合伙人”众治模式,推动各街道社区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广纳各方 “合伙人”,汇聚多元力量,投身基层治理。聚焦群众的期盼与需求,积极开展惠民助民活动,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目前,该区已招募各类“合伙人”482个,在小区、街巷组建“红邻帮衬团”307个,开展各类惠民助民活动220场次。
海城区该区强化数字赋能,依托“数字海城”平台,建立“联动协办、疑难商办、应急处办、特事特办、重点督办、办结回访”的“五办一回访”机制,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联动化、规范化、制度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4年,全年办理12345热线及网格化工单7.5万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6.46%。
该区加强网格管理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新就业群体的潜力,广泛发动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入网格开展服务。2024年以来,新发展网格员631名,有效提升网格队伍为民服务水平,激发了网格化管理体系活力。
同时,海城区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居民小区治理新模式,印发三年攻坚方案,提升“三无”小区业委会(物管会、物管小组)等自治组织的组建覆盖率,目前“三无”小区管理有形有效覆盖率已达80.31%。推动街道综治司法一体化建设,创新“二级四阶”矛盾纠纷联动调解模式,调解矛盾纠纷事件1536件,成功率99.8%。(劳文静)
来源:海城区委宣传部
![]() |
“清凉一夏 奔赴山海”暑期文化旅游消费季暨广西文化旅游消费大夜市(北海主场)活动现场。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