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科教文卫

天门关作家群诗歌创作研讨会暨漆诗歌沙龙成立25周年活动在玉林举行

2024年12月27日09:53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12月13日至14日,天门关作家群诗歌创作研讨会暨漆诗歌沙龙成立25周年活动在玉林师范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玉林市作家协会、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玉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北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流市作家协会、漆诗歌沙龙联合主办。活动期间,举行了诗约岭南——漆诗歌沙龙成立25周年诗歌朗诵会和新南方写作的诗歌实践——天门关作家群诗歌创作研讨会暨漆诗歌沙龙成立25周年座谈会。

玉林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一周,玉林市文联副主席、玉林市作家协会主席梁晓阳,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国栋,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檀亚欢、玉林项目经理杨雨欣、玉林项目联合党支部书记王百川,玉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郑立峰等主办单位有关领导出席活动。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春、庞白,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丘文桥和非亚、张德明、陈爱中、向卫国、杨国伟、钟世华、黄健云、杨荷泉、林超然、黄芳、黄土路、陈代云、晓音、赵娜、牛依河等诗人、评论家,以及漆诗歌沙龙成员、玉林作家代表和玉林师范学院学生等70多人参加活动。

座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漆诗歌沙龙成员、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朱山坡因出差西藏,没能到现场参与这次活动,但他仍以视频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了他与“漆”之间的那份情感:“这25年来,漆诗歌沙龙曾经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很生动、很感人的细节,真的值得我们品味、珍惜、珍藏。漆诗歌沙龙陪伴我25年,陪伴我成长。我一直鼓励我自己,要像诗人那样思考,像诗人那样活着。”最近,他在《花城》杂志发表的长篇小说《蛋镇诗社》,其实就与漆诗歌沙龙密切相关。

玉林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一周表示,“漆”玩了25年,玩出这么大的动静,玩出这么大的成绩来,非常难得。而且,队伍也不断壮大,涌现了不少有实力的年轻诗人,透着勃勃的生机,更让人看到了一种光芒,一种力量。

座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漆”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壮大?诗人刘春的一句话,或许就藏着答案:“漆诗歌沙龙一直充满激情。”诗人非亚见证了“漆”的成长,认为“漆”这个群体很有凝聚力,对地方文化有很深的认同感,且对诗歌的理念也很清晰。《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评论家曾攀在视频致辞时称赞“漆”有着坚定的精神守持和自我的美学的追求。

漆诗歌沙龙还与高校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年来,“漆”诗人多次走进玉林师范学院与学生互动,对学生影响至深,给学生播撒了文学的种子。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杨荷泉曾就称他被“漆”染了“一身漆”。2005年,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还专门出了一本漆诗歌沙龙的作品集。后来,一些“漆”诗人还成为了玉林师范学院的客座教授。

在这次活动中,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德明禁不住多次赞叹:“一个25年的诗歌群体,有非常强大的持续力,令人惊叹。他们非常热爱诗歌,为诗歌奉献自己。而他们诗歌创作的力量、诗歌创作的实力、诗歌创作的水平,还在持续的成长。”

“25年前,就那么四五个人扛着一面大旗往前冲,现今,已发展成了一艘‘诗航母’。”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杨国伟说,希望“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走到更远的地方去。

与会人员合影。主办方供图

据悉,漆诗歌沙龙1999年在广西北流成立。“黑亮的封皮,非常醒目的刊名:漆,给人的印象十分鲜明深刻。”诗人杨克将《漆》诗刊称为“中国诗坛黑皮书”。2003年12月1日,《人民日报》以《“北流诗歌现象”令人瞩目》为题报道漆诗歌沙龙。如今,漆诗歌沙龙已壮大至180多人,编印《漆》诗刊14期和《漆:五人诗选》(光明日报出版社)、《漆:七年诗选(1999-2005)》(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编选)等,参与主办、承办三届广西青年诗会和两届鬼门关诗会,还有中国华南青年诗歌研讨会等多项广西重要诗歌活动,沙龙成员的诗作也不断在权威文学刊物亮相。

历经25年的发展,漆诗歌沙龙已成长为广西一个重要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诗歌团体,他们持续的写作、向上的精神面貌、积极的诗歌活动以及出版,极大地改变广西诗歌的版图,也丰富了广西诗歌的内涵。(王耀前 凌冬)

(责编:伍迁、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