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钢笔画线条刻画乡村生活历史
玉林师范学院《鬱上金秋——“画说广西”玉林卷)系列成果展》在柳州开幕
12月20日,玉林师范学院《鬱上金秋——“画说广西”玉林卷)系列成果展》在柳州工业博物馆机动展馆成功开幕,玉林师范学院“画”说团队“以钢笔画为媒,用文字为桥”的创作路径,记载着玉林乡村地域文化符号,宛如一阵清新艺术之风,吹进了柳州工业文化领域,为当地民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也为画说柳州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玉林师范学院校长李伟中致辞。
“画”说团队服务地方,智挖玉林乡村矿脉。团队成立数十年来,坚持立足地方、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理念,坚持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读性原则,已先后出版著作11部,已成功走出一条以“钢笔画为媒,用文字为桥”的新道路。团队的每一部著作背后都凝聚着“画”说团队小步的汗水和眼泪,更离不开玉林师范学院校长李伟中“美在乡村、在地实践、以文化人”掌舵人的坚守,他用一种历史的发展逻辑,将人文与艺术结合起来,真正阐释了文化背后逻辑是厚植于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的构建。乡土社会作为中国的根基,文字是与主流社会对接的一种主导工具,也是一种文化在地实践的基本载体,在文字之外,钢笔画是玉林乡村生活历史保存,成为展现玉林乡愁文化传播与生产的形式。诸如在画说团队中负责著作配图的是美设学院副院长张中,他的钢笔画线条简练且富有概括力,每一笔都凝聚着他个人对生活的情感与思考。他的钢笔画作品涵盖玉林各地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以及人文故事等多个方面。
玉林师范学院钢笔画在柳州工业博物馆机动展馆现场一角。
“画”说团队跨城共振,推介玉林文化符号。乡村是一片文化的热土,当社会变迁的脚步越快,我们愈发需要文化的根基和土壤,从乡土中寻找源头并弥补快速迭变中产生的匮乏和缺失,正是因为热爱玉林这片乡土,赋予了玉林师范学院“画”说团队使命,钢笔画展现了乡村顽强生命力的人文逻辑、精神力量。美设学院书记黄培英说:“张中老师是用钢笔画形式,记录玉林故事美的历程,这是他的创作初衷,旨在让更多观众在钢笔画中看到玉林古老的建筑,看到岁月的沉淀,那些历经风雨的屋檐、斑驳的墙壁,在钢笔画下被生动地还原,无论是葱郁的山林,还是潺潺的溪流,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生命。”这些钢笔画作品诠释了玉林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历史之美。历旅学院院长宋永忠说,张中老师以钢笔画为媒,搭建起了高校与乡村沟通的“连心桥”,这是钢笔画的灵魂所在。玉林的十字街商贸、高山村的耕读世家、福绵新区的服装、玉林容县的真武阁古建筑等等,都无时无刻传递着玉林人传统生活的气息。或许是兴业县茶企在专注地制作着有温度的茶叶,也或许是寒山诞传统节日里人们欢天喜地的庆祝场景。这些钢笔画画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描绘,更是对玉林人民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的一种诠释,柳州民众在欣赏这些钢笔画作品时,也在感受着玉林的人文魅力,从而拉近了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
“画”说团队文化塑城,重视乡村历史研究。“画”说团队一路走来,从乡村田野调研到乡村文化的历史研究,视角和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关于玉林乡村文化振兴所包含的乡风文明建设、乡村道德高地建设、传统工艺振兴、民间文化种子工程建设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还将持续,玉林师范学院校长李伟中在学术交流座谈会指出:“钢笔画是对玉林的建筑历史、民俗文化、生活方式的保存,关键人是活的,房子是不动的,房子里住了人才有生气,画说团队的使命就是将老房子、古村子昨天的历史、生活现象用画与说的形式保存下来,解读玉林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和建筑布局,解读老房子的内外结构和装饰文化,也就是解读玉林文化乡村历史的演化史。”
柳州市副市长潘展东(中)在柳州工业博物馆展览现场。
柳州市副市长潘展东听取了“画”说团队主要人员汇报交流后指出,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画”说团队钢笔画在柳州展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更是两座城市之间文化互动的桥梁,它让我们看到,不同城市的文化可以通过艺术这个纽带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为繁荣中华文化的大花园贡献力量,相信在未来,这样的跨城艺术交流活动会越来越多,愿玉林师范学院“画”说团队,用“画”与“说”的形式描绘柳州工业之美、人文之美、历史之美。(李丙传)
玉林师范学院“画”说团队与柳州工业展览馆工作人员合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