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促稳岗就业解民忧 助力经济发展

![]() |
落地加工企业为群众提供就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 |
靖西市通过构建平台、强化服务、搭建载体,将就业服务窗口前移到家门口,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使群众和企业在家门口即能“职”达,双向奔赴,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解决企业、群众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
构建平台,实现就业服务全覆盖
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点)。在19个乡(镇)和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20个标准化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在重点村街、边境一线建成5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点,将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实现“15分钟”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培育和用好317名村级就业网格员,通过网格员每月扫楼入户排查,精准收集劳动者信息、掌握就业需求第一手材料,借助“数字人社”平台,筹集就业岗位,精准匹配供需两端,真正实现“好工作就在家门口”。
建设“零工市场”服务体系。在市中心、农贸市场等零工人员聚集较多的地方,建有1个零工市场和3个零工驿站,为打零工人员遮风挡雨。
建设“零工车间”。对用工灵活性强、招用暑假工和短工的22家企业,建设为“零工车间”,让暑假工、零工人员根据自身时间灵活就业。
建设劳务协作服务中心。在城区人员密集地建有标准化的劳务协作中心,将就业服务窗口前移,如:将创业贷款、失业登记等就业服务事项由劳务协作中心推送到后台即可办理,解决群众跑路难问题。
强化服务,实现就业服务更便捷
强化家庭服务,解决就业顾虑。在易地帮扶搬迁安置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内建设儿童乐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为在企业工作的人员提供子女照看等服务。目前,安置点共有32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已有450名脱贫户长期进厂就业。
优化担保贷款服务,助力创业带动就业。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创业贷”,有效解决创业者资金难的问题,带动7300多人就业。
举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本领。开展“订单式”培训,共组织培训班26期,培训人数1100多人,计划专项培训绣娘1500人次以上,实现居家就业,促进庭院经济发展。
开展推介活动,拓展就业途径。开展专场招聘和夜市招聘共94场,参与活动人员达6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8200多人。
搭建载体,实现就近就业
加大企业落户,促进边民就地就业。目前已建成2个落地加工园区,引进落地加工企业50家,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扶持就业帮扶车间,保障脱贫劳力稳定就业。目前,62家帮扶车间带动就业5600多人,其中脱贫人口1300多人。
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众兜底就业。针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目前,靖西市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8600多个。
创新就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针对易地搬迁安置点人口多,就业不稳定的特点,创新打造“家门口”就业创业一条街,划出免费38个固定摊位和40个流动摊点,让脱贫户自主经营灵活创业。(黄日涛 杨翔)
来源:靖西市人大常委会
![]() |
靖西市人社局开展专场招聘和夜市招聘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