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驻村用“真心” 真情换“振兴”

2024年11月27日10:30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工业园区里,群众实现务工增收;文化广场里,人们尽情地挥洒舞姿,安置小区里,整洁有序、设施齐全,优美的环境为群众生活增色添彩;便民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认真解决百姓诉求……行走在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圆梦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呈现出来的是活力满满的喜人景象。

为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钟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驻村工作队定点帮扶以来,积极协同社区一道,创新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四个一”模式,即有一个精准到户的监测帮扶机制、有一个离乡不离土的“小微菜园”、有一个“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有一个宜居和美的社区环境,在促进就业、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

组织“我爱我家,清洁卫生”活动。虞秀本摄

组织“我爱我家,清洁卫生”活动。虞秀本摄

完善机制 帮扶更用心

“近些日子身体好不好?”“有困难要跟帮扶干部说!”连日来,在圆梦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幸福苑,驻村帮扶干部潘定坚走进任梯仁家中,仔细询问其家里生活情况。从原农村搬出来5年多,社区和挂点帮扶单位钟山县局(营销部)的“双向帮扶”从未间断,这让任梯仁和村民们心里暖意融融。

除了过问搬迁群众的困难与需求,帮扶干部还参与防贫监测研判,对达到“防贫监测负面清单”5项以上评判要素的,进行重点研判帮扶。入民户、访民情、听民意,帮扶工作落在实处。结合“每月回访+重点研判”常态监测机制,集中安置小区所在的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专职管理员和驻村干部按月上门走访,重点关注搬迁群众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产业发展、就业务工、人均收入5个变化和政策享受、结对帮扶、社区融入、诉求解决、突发困难五种情况,并及时进行帮扶。

组织开展“粽叶飘香话廉洁,浓情端午传家风”活动。虞秀本摄

组织开展“粽叶飘香话廉洁,浓情端午传家风”活动。虞秀本摄

满足需求 惠民更细心

花开瓜熟、菜香满园,微菜园与建筑楼交织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的菜地有30多平方米,就在居住楼附近,蔬菜不用花钱买了。”搬迁到同心苑安置小区后,62岁的任凤连每天都下楼打理菜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易地搬迁后,对土地的留恋成为许多老人难以割舍的牵挂。为此,驻村干部有效整合安置小区周边空地打造“小微菜园”,同时开展技术指导、消费帮扶等活动,满足搬迁群众“种地乡愁”。

“别小看这些仿真花,出自我们的手,却卖到了国外。”同是搬到同心苑安置小区的黎香花介绍,帮扶车间工艺品销售市场广阔,她们实现家门口灵活就业,每月收入可达三千多元不等。

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立足工业园资源和人口聚集优势,驻村干部根据搬迁群众的专业特长、就业方向、就业意愿等情况,建立劳动力动态管理台账,协调联系钟山县工业园区企事业单位,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积极联系当地劳动部门、职业院校,开展刺绣、服装、电子、家政、烹饪等技能、创业培训,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实用技能和就业能力,让搬迁群众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

做强服务 融入更贴心

一大早,圆梦苑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群众陈秀凤拿着扫把,将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我经常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不仅大家关系更和睦了,还能兑换积分。”陈秀凤说。

易地搬迁的群众要融入新生活,会面临不少难题。驻村干部协同社区工作人员在每个安置小区成立居民理事会,每栋楼选定一名楼栋长,制定《住户自治公约》《社区文明公约》,常态化评选道德先锋、文明卫生家庭,以积分兑换的形式激发群众共建共享活力。

从建车棚到安装车棚充电桩、小区监控及消防设施,再到建图书室、文娱活动室、“九个中心”等,他们着力补齐小区服务设施短板,让生活在这里的搬迁群众享受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

走进搬迁安置小区便民服务中心,陆续有群众前来办理业务。“很便捷,搬迁居民不出小区就能办好各种事项。”驻村工作队员潘定坚说,居民医保、养老保险等34项“直接办”“代理办”常办事项,可在小区一站受理办结,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工作人员可以“跑腿代办”。

“都说新家好,楼高路宽广,干部走访勤,有事社区办,暮耕微田园,离乡不离土……”如今,舒适的环境、便捷的生活、贴心的帮扶,让搬迁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虞秀本)

(责编:李敏军、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