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画像 供需匹配稳就业
画像,这是今年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逐渐兴起的词汇。
这一热词的背后,不仅反映着求职应聘者渴求就业帮扶的关切和心声,也为相关部门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指明了努力方向。
10月19日,一场“万人万岗”双选会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除了招聘专区,“一对一”就业创业指导专区,同样也是人头攒动。
“我不知道哪个行业更适合自己。”“我对职业规划没什么概念,能帮忙梳理一下吗?”……面对上万个岗位、N个分区,一众应届毕业生把求职的第一站定在此处,渴求得到“精准画像”。
不到12时,自治区人才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专家陈丽雄的咨询台上,已经放置了一沓沓职业生涯决策“一对一”咨询登记表。
“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根据学子自身的兴趣、特长、专业等情况绘制职业画像,就业画像师陈丽雄毫不敷衍和怠慢。
一边是求职者“踏破铁鞋寻良机”,一边是招聘方“望眼欲穿盼君来”——如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关键在人岗精准匹配,画好“精准画像”。
进入四季度,广西继续聚焦企业用工和求职就业两重问题,充分利用校园里、家门口、园区内等服务场景,为个人和企业“精准画像”,推动就业需求和岗位供给双向奔赴,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全力稳就业保民生。
10月19日,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率先在全区高校中搭建起首个“职达校园”就业服务站。
在这里,校内外就业导师每周五、周六定期值班,“一对一”为学生个性化“精准画像”,提供全链条、有温度、精准化的就业帮扶。今年内,像这样在高校里建设的就业服务站,全区还将持续建成29个。
不仅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针对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广西各地也通过多种“精准画像”的方式,把职位对接到人。
作为广西农村劳动力资源大市的玉林,借助成熟的“服务站+服务专员”基层就业服务模式,构建完善乡村基层就业服务网。其中,1000多名基层就业服务专员,可谓企业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画像师。
北流市隆盛镇西塘村潘婷婷就是其中一名基层就业服务专员。从一名待业人员转变为帮助他人求职的专员,潘婷婷心怀感激,干活麻利。
进村入户,了解、细化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以及有转移就业意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分类整理就业需求,按需提供职位推荐;采集本地、邻近的企业用人需求和招聘计划,实现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实时查询……进入10月,潘婷婷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春节前后是企业招工、劳动者求职的高峰期,今年过年早,大家都会提前回来过年,要早点做好准备。”
目前,玉林市已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累计采集就业岗位超10万个、更新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近200万条。
纵观全区,广西相关部门也发挥产业园区就业服务站和实体经济服务员、人社服务专员等功能,以“企业画像”为桥梁,动态摸排企业招聘、岗位供需、技能人才占比、用人峰值曲线、就业稳定系数等关键用人信息,切实为就业群体牵好线、为园区企业搭好桥。
根据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信息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3.3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55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6万人;全区52个自治区级农民工创业园入驻企业2369家,直接吸纳就业14.03万人;实有就业帮扶车间4275家,带动脱贫人口就业6.34万人;服务园区用工专场招聘活动2020场,为园区企业招工11.43万人次;全区建成零工市场306家,今年以来发布就业岗位91.11万个。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未来两个月,广西还将持续“精准画像”,力促就业供需匹配,有效破解“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矛盾。
推进金秋招聘月等系列活动,探索商圈就业服务新模式,推出招聘夜市等特色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加快数智人社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和零工市场,线上线下联动织密就业服务网;加强重点产业园区用工保障,落实企业用工结对、缺工响应、信息发布、规范用工四项服务机制,全链条服务企业用工。(记者 罗琦 通讯员 祝有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