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四个瑶族乡举行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
10月24-25日,广西百色市凌云县的朝里瑶族乡、伶站瑶族乡、沙里瑶族乡、玉洪瑶族乡先后举行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现场举办庆祝大会、群众文艺演出、40周年成果展、民俗体验、美食与农特产品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现场,瑶乡各族群众身穿民族服饰,吹响长号、载歌载舞,以饱满的精神和传统的民族礼仪喜迎各级代表团和八方来客,充分展现了瑶族乡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40年来,筚路蓝缕、锐意进取。4个瑶族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用汗水和智慧共同谱写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各项事业全面繁荣的壮丽新篇章,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各乡呈现出经济发展活力迸发、各领域显蓬勃生机的美好景象。
朝里瑶族乡用传统民俗礼仪迎宾。何善权摄
朝里瑶族乡:北路壮剧唱欢歌 艺术之乡展新姿
朝里瑶族乡面积181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瑶3个世居民族,全乡下辖6个村42个自然屯62个村民小组9499人。先后荣获自治区第九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广西民间艺术之乡、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等称号。
聚焦民族文化,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载体,开展“3·16吼敢”歌圩节、瑶族民间文化节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尚,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聚焦民生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回应群众“急难愁盼”诉求。持续抓好教育、就业、养老、民政等民生事项落地见效,兜牢民生底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3个211”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烟稻(薯)”轮作、林下养殖、油茶八角等特色产业。通过实施“双促双培”计划和“头雁工程”,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力推动产业转型与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焦社会发展,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积极开展敬老活动、就业服务、多彩民俗等活动,在六作易地搬迁安置点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巩固提升互嵌式发展。不断优化提升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更加团结统一。
聚焦绿色生态,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严格执行田长制、河长制、林长制,守护一方水土,守好生态红线。大力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绿色转型。深入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行动,推动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取得实效,打造出一个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聚焦社会稳定,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村警+网格员+人民调解”联动机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伶站瑶族乡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现场。吴先继摄
伶站瑶族乡:山环湖绿绘新景 产业融合促振兴
伶站瑶族乡面积194平方公里,辖9个村115个村民小组104个自然屯,聚居着汉、壮、瑶3个民族4505户20075人。先后获得自治区基层党组织示范乡镇、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百色市平安乡镇等荣誉称号。
凝聚思想共识,筑牢党建“压舱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夯实党建根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乡9个村实现“六有”标准化建设,其中浩坤村获评为自治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级党组织。全乡党员群众心手相连,在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
把握时代脉搏 ,谱好发展“协奏曲”。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路径。陶化村的肉鸽、伶兴村的富凤鸡、均亭村的优质稻、九民村的桑蚕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浩坤湖国家AAAA级景区的成功打造,将旅游产业推向新的台阶。随着凌云县绿色高端家居产业园的落成以及多家知名企业的入驻,工业板块异军突起,与农业、旅游业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产业协同发展的壮丽画卷。
齐心攻坚克难,绘就乡村“新画卷”。致力于推动乡村融合发展,注重发展要素的合理配置。G212国道、乐百高速、黄百铁路(伶站设货运站)穿境而过,农村道路实现屯屯道路硬化,极大地促进了物资流通与人员往来。“千万工程”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浩坤屯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三合屯、吧弄屯获得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荣誉称号,成为乡村建设的典范。浩坤村更是摘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桂冠,并入围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榜单。
厚植精神沃土,擘画文明“同心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设立“道德红黑榜”,树立道德模范,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通过构建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与活力,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伶站瑶族乡获评为“百色市文明乡镇”,浩坤村和初化村分别荣获“百色市乡风文明示范村”和“百色市文明村镇”称号,彰显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沙里瑶族乡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现场。何善权摄
沙里瑶族乡:稻花香里说振兴 鱼米之乡今胜昔
沙里瑶族乡总面积227平方公里,辖12个村153个村民小组2.1万人。盛产油茶、桑蚕、八角等,是该县主要产粮、烤烟基地,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在这片色彩斑斓的土地上,多民族守望相助,共同书写了一幅幅生动的幸福画卷。
坚持改善民生保障,谱写瑶乡人民的幸福乐章。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扩建下甲至沙里三级公路,新建逻楼至沙里至巴马三级公路,村村实现通四级公路,20户以上的自然屯全部修通硬化路。电力、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确保信息畅通无阻。教育与医疗设施的优化升级,改扩建幼儿园3所,新建沙里瑶族乡卫生院。全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81万人、城镇就业0.7万人。享受低保596户186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8.24%以上,脱贫人口参保率100%。其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各类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福祉。
夯实瑶乡经济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积极探索“党建+”新路径,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小镇”发展定位落地开花。全乡共有桑园面积1.9万亩,蚕农700余户,其中脱贫户110户,产值约2000万元。烤烟面积1400余亩,涉及4个村27户烟农,产烟叶3900担,总产值突破400万元。油茶面积3.7万亩,年产值4000万元;八角3.1万亩,产值约6000万元。林下养殖、水果种植、红薯粉深加工等特色种养产业不断壮大。沙里生态米、蓝靛民族服饰、那伏壮锦、浪伏茶叶等品牌效应凸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4923元增长至2023年底的13562元,增幅达58.9%,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加强瑶乡社会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开展“干部回乡·扮靓家园”“我的家乡我建设”乡村建设大行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模式,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倡导良好家风民风。实行积分制管理,有效治理婚丧陋习、早婚早育等不良社会风气。深化平安瑶乡建设,全面运用“枫桥经验”,全方位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及个人极端案件排查化解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化解。让乡村治理焕发新活力,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玉洪瑶族乡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现场。袁永勇摄
玉洪瑶族乡:长号声中话发展 白毫茶香品辉煌
玉洪瑶族乡总面积334平方公里,辖18个村,189个村民小组24099人。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砥砺前行,吹响了“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变奏曲,谱写成一曲产业兴旺、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玉洪欢歌。
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聚焦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大力实施乡村道路、水利、电网、通讯、教育、卫生、文化等系列基础设施建设,145个村屯全部实现主干道路硬化和太阳能路灯安装。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完善,18个行政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全部得到新建或维修。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民族文化有效传承,社会事业呈现出新格局。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创建“一轴两翼三中心”为抓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茶叶、八角、砂糖橘、蓝莓等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其中,该乡的茶叶、八角种植面积为全县最大,成功创建了千亩有机茶园绿色产业基地,荣获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四星级),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23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10年前增长122.7%。获得“百色市产业振兴红旗乡镇”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描绘新蓝图。全乡2020年脱贫摘帽后,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成果无缝对接,认真落实监测预警、排查走访、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等各项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目前,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976元,同比增长13.61%。全乡累计荣获24面百色市乡村振兴“红旗村”锦旗。
民族团结展现新面貌。该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广西三月三等系列活动,弘扬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各族群众在党的引领下,共同建设美好家园。荣获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展现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新面貌。
文旅景色焕发新活力。该乡历史文化悠久,“玉洪长号”已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形成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品牌。“玉洪长号”的悠扬,岑王老山的雄伟,以及茶园、那洪古寨、广西第一大榕树、红岩堡、茶马古道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让该乡成为集科研、考察、探险、旅游于一体的胜地,为该乡的文旅融合注入了新活力。(何善权 朱洪淼 牙宏威 袁永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