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北海:构建城市智能交通天网体系 满足群众对美好出行的新要求

2024年10月16日16:26 |
小字号

交警通过监控远程调派警力出警
交警通过监控远程调派警力出警

在一些电影中,“天眼”系统利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调用世界上任何联网设备的摄像头和音频系统,让想要找的人无处遁形。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这一先进技术也逐渐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北海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北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在市区内高层建筑物制高点安装的高倍高清镜头高空远程监控摄像机正在发挥“鹰眼”作用,有效缓解城市拥堵,为群众的出行提供便利。

据了解,高空远程监控,从字面上看就知道,“站”得高看得远,安装在北海市市区多处高层建筑的高清数字摄像机监控范围达到了方圆数公里。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能及时掌握主干道的交通状态,交通事件,对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进行有效管控。

“高清数字摄像机可以通过360度旋转,辐射到周边的路段路口,可以清晰地看到路面上的交通拥塞、交通事故情况,都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在指挥中心终端。”北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李俊介绍。近年来,北海交警支队立足于科技,以“科学管理,规范执法,深化宣传,和谐交通”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理念管理道路,努力打造“天网”工程。截至目前,北海交警“天网”回传的视频信息,视频监控基本覆盖市区主要道路。

天网工程是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等设备和控制软件,并结合计算机视觉和大数据,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系统。通俗地说,“天网”主要依靠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对密布在各地摄像头抓拍的画面进行分析对比,能够准确识别人脸。

曾经,北海市街头巷尾时常回荡着车辆失窃的忧心之声。电动自行车、汽车往往随意停放在公共停车位,却可能在转瞬之间,从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便报警求助,找回的希望也往往渺茫。来自山东的黄先生回忆道:“以前汽车和电动车的丢失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记得2015年5月13日,我相继在北海大道金癸市场和四川南路的农业银行储蓄所发生了两辆电动自行车的被盗事件,那简直是我人生中最不幸的一天。而现在大街小巷遍布着监控摄像头,为我们的出行增添了一份安心,我再也没有丢失过电动车。”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北海市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如何维护城乡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是摆在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北海市交警依托“天网”开展视频巡查,实时掌握交通态势,实现科学指挥调度;采集数据开展研判分析,精准管控重点车辆,查处交通违法;远程调控信号灯,开通“绿波”,响应群众出行需求。

北海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如同中枢神经,与全市各大队紧密相连,构建起一个功能完备的指挥网络。这里,不仅是警情的汇聚地,更是智慧与效率的象征。其主要职能便是依据实时警情和路面状况,对一线执勤民警进行精准地指挥与调度,确保迅速派警、就近出警、快速处置。

路面监控系统不仅对日常路面进行监控,在发生交通拥堵、恶劣天气道路积水积雪及发生重大交通、治安、火灾等突发案件时,也可以在宏观上快速了解路面情况,迅速进行预警、调度和指挥,提高处置能力。视频监控的录像还能为事故、案件等提供有力的证据。北海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借助电视监控的鹰眼视角、警用车辆GPS卫星定位系统的精准追踪,以及单警定位系统的实时反馈,能够迅速锁定车辆和民警的位置,就近调配警力,进行高效处置和应对。北海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综合指挥调控的枢纽,发挥着上传下达、统筹协调的关键作用,为城市的安宁与秩序保驾护航。

安全通畅的交通环境,既是民之所盼,也是发展所需。近年来,北海市交警依托天网“外畅内达”加快升级,有效缓解城市拥堵。根据拥堵规律分级设置交通疏导岗,动态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方案,优化交通事故现场快勘快撤流程,最大限度降低交通意外事件对道路畅通的影响,以交警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畅通指数、满意指数。李俊说:“与40年前相比,天网工程不仅是零的突破,更是质的飞跃,彻底改变我市道路公安交通管理‘看不见、喊不应、调不动’的局面,充分体现了‘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的新质公安战斗力。”(陈春燕 梁书文)

来源:北海市委宣传部

(责编:张芳、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