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市:“鸭别墅”养出“金鸭子”【2】

7月14日,走进位于罗播乡万寿村的桂平市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网床肉鸭养殖基地,两栋三层钢架结构的大棚坐落在一片荔枝林间,引人注目,在大棚内,小鸭子正在快乐进食。
“一楼是鸭粪发酵层,鸭子圈养在二楼、三楼的网床上。”福州市万福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朝介绍,养殖场采用“发酵床+高网床”养殖新模式,与传统养殖相比,肉鸭成活率高,对环境影响小。
自动喂料机、节水型饮水器、降温喷头、降温风扇,鸭子仿佛住进“大别墅”。养殖工人杨志说,在这些设备的加持下,一栋鸭棚2000平方米的养殖区,只需要1个人就能管理好。
陈国朝说:“我们2月开始建设养殖场,计划投入2000万元,建设15栋鸭棚共3.5万平方米,全部采用先进的双层网床养殖模式,今年将全部建成,届时可年出栏70万羽肉鸭,产值约3000万元。”
在同属罗播乡肉鸭养殖基地里,几名工人正在一处在建中的鸭棚里忙碌,罗播乡万寿村党支部书记、肉鸭养殖带头人唐鸿云正查看新建的鸭棚施工进度。
“去年在乡政府的引导下,了解到养肉鸭前景广阔,所以就尝试着养了3000多羽肉鸭,一年来已经出栏5批次,收入约9万元,利润丰厚,因此今年计划扩建8000多平方米养殖棚,年出栏约17万羽,可增加年收入85万元。”唐鸿云介绍,目前新鸭棚已经搭建到第二层,预计8月初建成。
去年以来,桂平市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的突破口,积极推动传统种养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以罗播乡等南部乡镇为重点,因地制宜、连片发展大棚网床肉鸭养殖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之路。
罗播乡乡长谭旭龙介绍,该乡到山东、广东等地调研发现,肉鸭网床养殖与传统养殖相比,具有用地少、周期短、投入低、收益高、年养殖批次多、生态环保等优势,而且非常适宜在山地丘陵地区发展。因此,从2023年10月开始,该乡引导本地养殖户应用这种新型鸭养殖模式发展肉鸭产业。
目前,罗播乡新建、在建的肉鸭大棚养殖场27个,面积11.8万平方米,预计到2025年底,肉鸭产业可年出栏300万羽,综合产值超1.2亿元。(杨一帆 黄锴)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