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南宁工务段用好无人船驶 助力汛期防洪安全【3】

2024年05月06日18:05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南宁工务段做好桥梁检查工作,合理运用科技手段,全力以赴做好防洪防汛工作。宋彤波摄
南宁工务段做好桥梁检查工作,合理运用科技手段,全力以赴做好防洪防汛工作。宋彤波摄

近期,连续几天的强降雨过后,邕江江面上涨,江水也变得浑浊。南宁工务段南宁东高铁路桥车间的桥梁工罗翔滨扛着一艘一米长的黄色小船来到邕江四线特大桥旁,他要对邕江四线特大桥的桥墩、水位、流速及河床断面进行检查。

邕江四线特大桥全长1723.68米,所处位置水深浪急,船只通行频繁,每逢汛期来临,雨量增多、江流流速增大,防洪压力也随之增大。为了确保安全度汛,南宁工务段组织人员对大桥和河堤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桥梁伸缩缝、排水系统有无堵塞,支座系统是否脱落,附属设施、航道标识、警戒水位线是否损坏、缺失,重点检查桥头路基、墩台下沉、移位、冲毁、护锥开裂等安全隐患,同时检查河道是否有杂物堆积,是否影响汛期安全排洪。通过检查,及时掌握了桥梁运营情况,确保桥梁安全度汛。

走到岸边,罗翔滨打开遥控器,看到界面显示一切正常后,将小船缓缓放入江水中。随着他拨动手柄,小船在湍急的邕江水道中灵活穿梭,与此同时,一组组实时数据展示在遥控器屏幕上。

“这些是目前水位的深度、流速,以及河床断面和桥墩防撞设施的探测数据,这些数据是无人船船底的测深仪进行探测的。”罗翔滨介绍道,屏幕上的这处画面则是由船头的摄像头实时录制的,非常清晰,通过画面可以看到桥墩防撞设备状态良好。

过去,这些数据由职工坐在渔船上,手持探头来回行动来获取,每次出巡都需要三人一组,划船两小时才能完成检查。如今,同样的检查仅需一人远程操控无人船25分钟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安全性。“以往水下地形测量需要借助有人船进行绑定测量。长期以来,受水域水下条件和现有采集技术手段的制约,水下地形的真实情况难以快速掌握,且浅水区域无法测量。现在我们使用‘无人船’进行远程检测,比以前更安全、精细,工作效率也得到极大提升。”罗翔滨介绍道。

目前,无人船已经完全取代过去人船测量的模式,其测量航线覆盖整个测区,绝对直线技术使航线精度在5厘米之内,航线自动存储便于定点观测,有效提高了测量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体现了科技防洪带来的便利与成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用好新型生产工具和通用技术,不断精进我们的工作。”罗翔滨说。5—8月是广西主汛期,到时,“无人船”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列车平稳安全运行。(宋彤波)

(责编:王勇、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