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州区搭建“三个平台”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见实效

近年来,玉林市玉州区将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借助企业资源优势,引领村企联手、联心、联利,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繁荣、企业发展三方共赢。
村企结对搭好产业发展平台,村集体与村民增收“双促进”
全力打造牛腩粉产业链,“小米粉”蜕变“大产业”。玉州区用活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目前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资金7000多万元支持玉林牛腩粉产业园建设,撬动从“一粒大米”到“一碗米粉”的百亿牛腩粉全产业链,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每年的收益按投入财政衔接资金资额的4%返还给受益村,直接带动仁厚镇上罗村,仁东镇石地村和沼心村等2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已分红到村80多万元。
扩大三黄鸡规模化养殖,“小家禽”孵化“大特产”。玉州区出台《玉州区三黄鸡全产业链发展奖补工作方案》,培育扶持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有规模的本土市场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发展三黄鸡养殖增收。创建“龙头企业+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入股分红、技术指导、提档升级养殖模式等,从“公司+农户”1.0模式升级到“公司+家庭农场”2.0模式与“公司+养殖小区”3.0模式,促进农户平均饲养规模从5000多只/批扩大到9000多只/批,带动合作农户10000多户。
推进食用菌生态化种植,“小蘑菇”撑起“致富伞”。玉州区推行“水稻种植—水稻秸秆收储—食用菌种植—菌渣生产有机肥—马铃薯种植”生态循环农业,支持有实力、带动力强的食用菌种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灵活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带动盘活各镇村沉睡资产发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近3年来带动沼心村等多个村集体经济共增收200多万元,带动5000余户农户发展种植灵芝、秀珍菇、平菇等食用菌,带动脱贫户增收360多万元。
村企结对搭好消费帮扶平台,农产品销量与村民收入“双提升”
借助“玉林靓货”,打响品牌效应。依托玉州区农业协会,该区通过政府、协会、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整合本地企业67家,打造“玉林靓货”区域公用品牌,供本地企业和新型主体共同使用。建立“玉林靓货”品牌目录制度,制定目录品牌评价审核与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设立“玉林靓货”区域品牌运营中心,并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提升区域品牌形象,提高玉州区消费帮扶农产品知名度、认可度。
畅通销售渠道,促进“山货进城”。玉州区以突显当地特色为主打,大力推介玉州区87个质量好、价格优、带富强的消费帮扶农产品,让“土特产”变成“热销货”。以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助农增收集中行动为契机,抢抓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假日期间消费旺季,组织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采购470元消费帮扶农产品。举办供销大集活动、土特产展销会等10多场展销活动,促成交易额约540万元。
强化产销对接,拓宽销售市场。玉州区精心组织协会企业参加中国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粤桂两省农产品展销会、广西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推动消费帮扶特色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通过政府引导,协会领头,吸纳区域内各农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加入运营体系,依托线上电商销售平台和线下宏进农批、中药港等农贸市场,搭建线上+线下产供销一体化平台,推动消费帮扶农产品进门店、超市、直播间,走出广西。目前消费帮扶农产品销售额达5223万元。
村企结对搭好服务就业平台,岗位开发与村民务工“双稳定”
玉州区推行“车间+农户”乡村产业就业发展模式,创建种养式帮扶车间3家。积极引导吸纳就业容量大、做工灵活性高、劳动强度不大、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到村因地制宜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将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带动400多人就业。依托本地区资源禀赋,抓好玉林香蒜、特色蔬菜、水稻、红薯、食用菌、家禽、水产品等特色优势种养产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带动农户发展种植、养殖,吸纳参与加工、销售等,让农户在产业链上实现创业就业。并以“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活动为统领,目前组织开展玉州区2023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10场,累计为农民工、脱贫群众、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2万多个就业岗位。(宁乃明、罗荣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