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以林长制为抓手 筑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

为提高火灾扑救效率和重点区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隆林各族自治县在党政两位林长高度重视下,以林长制为抓手,采取“实现一个目标、明确两级责任、强化三项措施、执行四项处置机制”方式,即以目标为导向、明确森防责任为核心、强化管理体制和规范管理及培训教育为内容、构建快速响应处置机制,积极推进组建县、乡、村三级森林消防队伍,有效地筑强了县乡村三级森林防火能力建设。
实现一个目标。结合隆林森林资源分布情况、森林火险等级和重点森林防火期等因素,自治县林长、副林长非常重视防火能力建设,亲自审阅乡村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组建方案并给予指导修改,自治县政府和党委分别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和党委会审议讨论组建方案。在自治县林长亲自协调、亲自过问、亲自参与下,最终决定在每个乡镇组建1支30人的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乡镇级共16支480人;同时在所辖的每个森林防火重点行政村组建1支10人的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村级共175支1750 人。在自治县财力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明确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人员、装备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予以资金保障。同时乡村两级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也承担应急综合救援队伍任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机制。通过组建乡、村两级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建成科学规范、运转高效、协调联动的早期火情处置队伍,最大限度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早期火情处置,全面筑强森林防火能力,提升了火灾扑救效率和重点区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
明确两级责任。在组建乡村两级森林消防半专业队过程中,注重对乡村两级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的职责予以明确,主要职责是对森林火灾预防和火情早期处置工作,做好携装巡护、火源管理、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整治、值班备勤等,确保发现森林火情,能快速反应,打早打小。
强化三项措施。对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提出不但要组建好,还要管理好。强化了三项管理措施,以达到对队伍管理顺畅的目的。一是强化管理体制。乡村两级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实行林业局和乡(镇)双重管理、以林业局管理为主的体制,由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乡村两级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护林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和调度指挥;乡(镇)负责乡村两级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和护林员的日常管理和调度指挥。乡村两级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除了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外,还要接受县应急局和属地乡(镇)政府的调度指挥,参与洪涝、地质灾害、事故灾难等救援工作。二是强化规范管理。加强队伍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落实乡(镇)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营房、物资库和防扑火装备。半专业队伍人员相对固定,重点防火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做到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装备齐全、反应快速。三是强化培训教育。制定乡村两级森林消防队伍、护林员队伍教育培训计划,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乡村两级半专业队伍参照《全国林业和草原系统地方森林草原消防队伍训练手册》,加强巡查巡护、火情报告、防灭火技能、火场紧急避险、安全知识等培训教育。
执行四项处置机制。充分发挥队伍作用,全面提升防火能力。一是加强火情监测机制。自治县林业主管部门应用卫星、视频监控、无人机、地面巡护等“天地空”一体化手段加强火情监测县、乡、村实行全员网格化防护巡护,要求发现火情按程序第一时间报告火情位置、起火原因、火场植被、风力风向、损失等情况。二是落实村级15分钟响应机制。村级护林员发现火情后报村两委,村两委立即报乡镇值班人员或主要领导,同时在15分钟内组织本村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和护林员开展火情早期处置,进行打早打小。三是落实乡级15分钟响应机制。乡(镇)接报火情后,立即报知林业主管部门防火值班室,乡(镇)的主要领导同时应在15分钟内组织乡(镇)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护林员队伍赴现场开展早期处置进行打早打小,并携带无人机、望远镜、地形图、林相图赴现场担任现场指挥长,履行现场研判和指挥扑灭火工作职责,同时电话通知周边乡镇主要领导相关火情信息做好救援和防蔓延工作。乡镇林长办、林业工作人员应同时随同前往协助指挥和参与扑灭火工作。四是明确县级调度机制。县林业主管部门接到乡(镇)火情通知后,值周领导可根据现场指挥长的指示,直接调度相邻乡(镇)的森林消防半专业队伍开展增援。需要专业队增援的,现场指挥长可直接要求县级森林消防专业队救援。(龙金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