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杨永春:石缝窝地种火龙果 带领群众圆“致富梦”

2023年09月08日16:55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时下,正是火龙果成熟季节。近日,在广西平果市太平镇吉林村杨永春的火龙果基地,放眼望去,只见火龙果攀沿在水泥柱的铁环上,枝叶往四周伸展,一行行,一排排,火龙果结满了果实,有的红得透紫。10多名工人正在采摘火龙果,装车、搬运,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杨永春在石缝窝里种植火龙果40多亩。王金旭摄

杨永春在石缝窝里种植火龙果40多亩。王金旭摄

“以前我家收入主要靠种玉米兼种黄豆等,经济收入低,加上两个小孩在学校读书,生活很困难。后来我转变观念种植40多亩火龙果走上致富道路,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杨永春看着满园的火龙果,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41岁的杨永春,系广西平果市太平镇吉林村巴雷屯人,现担任吉林村监督委员会主任。近几年来,他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石缝窝地里种植40多亩火龙果,年收入6万多元,并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受到当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我年纪大了,不能外出打工,自从杨永春创办火龙果种植合作社后,我在园地打工,每小时12元,一天也有80块到100块钱的收入,不出远门,在家门口也有经济收入。”该村脱贫户卢英明高兴地说。

杨永春安排脱贫户在火龙果园里劳动,增加她们的收入。王金旭摄

杨永春安排脱贫户在火龙果园里劳动,增加他们的收入。王金旭摄

据了解,吉林村地处边远的大石山区,曾是太平镇一个贫困村,也是广西“十三五”规划贫困村。2002年7月,杨永春从百色农校中专毕业后,先后和村里的年轻人到广东、海南省等地“淘金”。在外面打工虽然比家里收入高,但各种费用开支大,一年下来口袋所剩下无几。他家六口人,两个小孩,一个上初中、一个读小学,每年学费、生活费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压得夫妻俩喘不过气来,在2015年开展的精准识别工作中,杨永春被认定为村里的贫困户。

“自从我家评为村里的贫困户以后,我心里觉得不舒服,感到脸上无光,晚上都睡不好觉,我下定决心,必须想尽办法争取早日脱贫。”杨永春感叹地说,在外漂泊多年,觉得打工不是长久之计,2018年12月,他卷起铺盖返乡开启了自己创业之路。

2019年2月,杨永春经后援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驻村第一书记刘启强和帮扶“第一家长”及村两委的出谋献策下,决定尝试种植火龙果。他看到本地有一块山地,全是石缝窝地,不适宜种植其他粮食作物,但觉得在石缝窝地种植火龙果可能有“钱途”,于是决定把这片40多亩石缝窝地租下来种火龙果,签订承包合同15年。由于他学以致用,善于经营,种植出来的火龙果,果实大,甜度高,鲜艳可口,投入市场后,备受市场青睐,一度供不应求。2020年,杨永春一家靠种植火龙果收入6万多元,终于光荣脱贫摘帽,走上“幸福”生活之路。

杨永春种植火龙果尝到“甜头”后,他开始创办平果市带富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把自身学到火龙果成功的技术,毫无保留传授给村民,积极带领当地群众种植火龙果。还成立了“平果五妹水果种植家庭农场”“平果清玲水果种植合作社”等,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该村火龙果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同时还采取“合作社+基地+脱贫户”模式,吸纳脱贫户10多户参与种植,发展种植火龙果200多亩。

“在杨永春以及其他致富能人的引领和带动下,目前,吉林村全村种植火龙果面积已达400亩。这几年来,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加强调研指导,大力支持和发展火龙果、种桑养蚕等特色产业,加上村民外出务工的各种收入,目前全村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已达到一万多元,1000多人实现稳固脱贫。”吉林村驻村第一书记、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老师陈小红介绍说。(王金旭、陈晓君)

(责编:陈露露、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