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红陶产业“红火”乡村振兴路【6】

2023年07月26日09:30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颜长希在制作红陶。黄日强摄
颜长希在制作红陶。黄日强摄

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位于清水河畔的邹圩镇下窑村,有着上百年的陶器制作历史,也是邹圩镇红陶制品示范基地的“核心圈”。在这里,传承人不断深入探索古法制陶新技艺,根据时代变化的新需求不断更新着红陶产品,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谈起邹圩镇的红陶制品,不得不提起邹圩红陶非遗传承人颜长希,红陶已经伴随他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颜长希介绍,一个红陶制品的产生需要经过洗泥、晒泥、滤泥、练泥、制坯、晾晒坯、制釉、过釉、再晾坯、装窑、烧窑、出窑等十几个步骤,随着时代的变化,红陶制品的产品种类也随之丰富多样起来,由最初单一的生活用品转变为实用与艺术兼具的红陶制品。

“以前我们做的基本是米缸、酒缸这一类生活用品,现在是不一样了,现在我们做的是实用的东西加上艺术性的,比如茶具、茶叶罐等,不仅实用还具有装饰性。”颜长希如是说。

产业延伸助发展。邹圩镇围绕“文化—产业”强转化、“开发—保护”齐头进、“核心—周边”一体化、“市场—资源”双导向、“游客—居民”双收益、“近期—远期”相兼顾的整体布局,大力推进制陶产业项目建设,孕育而生的红陶展示馆在下窑村“落地开花”,为当地制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邹圩镇党委副书记思安雄介绍:“邹圩红陶展示馆主要是为红陶产品的展示、销售提供场所,也是游客体验和制作红陶产品的地方,目前已经竣工即将投入使用。”

当前,该镇下窑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和运营模式,与梧州六堡茶公司签订合同,生产六堡茶的茶叶罐,保证红陶制品的销售,增加农户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颜长希说:“现在我们跟梧州的六堡茶订了十年的茶叶罐,收入相比以前翻了几倍,每烧一窑红陶制品收入可达6万-7万元,其中最大的阶梯窑可达10万元。”

邹圩镇下窑村村民颜长智表示:“我们现在跟合作社合作,订单变多了,不愁销路,收入稳定,生活也更好了。”

产业兴旺则乡村兴旺。邹圩镇将继续贯彻落实好宾阳县委、县政府“六大战略”部署,紧抓机遇发展,主动融入“一轴两区两园两带”发展新格局,以“红陶”文化为抓手,持续撬动制陶产业纵深发展,同时加大对红陶产业先进设备的引进,进一步打造红陶示范基地,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思安雄表示:“下一步,邹圩镇党委政府将加大技术投入,主要购买用于筛选红陶的先进设备,进一步扩大产能,努力打造宾阳县以及南宁市的红陶示范基地。”

黄日强 黄子婧 摄影报道

(责编:黄子婧、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