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平果:五大组合拳激发高质量发展人才动能

2022年12月09日09:00 |
小字号

近年来,平果市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和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坚持“人才结构决定产业结构,人才发展关乎平果未来”导向,打好“管、引、育、用、留”五大组合拳,着力激发人才动力,增进引才活力,切实把人才智力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不断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动能。

聚焦“管得活”,着力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出台《平果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平果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5个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才工作议事制度、例会制度、办事制度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建强工作机制,成立人才工作专班,建立“人才编制池”,破除编制瓶颈,专项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设立平果市人才储备发展中心,设编制5个,增强人才工作者力量,并将“人才编制池”编制放在人才储备发展中心灵活使用。完善考核机制,制定全年人才工作要点和目标台账,将年度人才工作考核指标细化分解至成员单位,采取“周问效、月调度、季总结、年底考核”的方式,调动和激发各单位人才工作积极性。

聚焦“引得进”,突出需求导向引才聚才。聚焦工业振兴、乡村振兴、体教振兴“三大振兴”领域,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增量工程,出台《平果市急需紧缺领军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平果市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试行)》等人才引进优惠举措,实行“一工资五补贴”政策,每年设立500万元“柔性引才”专项经费,用最优的政策待遇吸引领军人才到平果创业就业。工业振兴方面,发挥铝产业的“磁场效应”,推行“人、财、项目”打包引进模式,在引进资金、项目的同时引进人才、技术,实现人才和项目的最佳组合。目前,平果工业区已入驻企业145家,打造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2个、市级人才小高地1个,集聚铝产业技能人才近200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60余人。乡村振兴方面,各乡(镇)设立绿领人才工作站,具体负责本乡(镇)的人才工作。每个乡(镇)引进1名“乡村规划师”,实现“乡村规划师”全覆盖。体教振兴方面,2021年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定向培养充实中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共568人,聘请知名校长担任教学顾问、教育督学,从区内外引进7名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研究制定足球产业人才引进激励办法,以人才引领足球产业发展。

聚焦“育得强”,不断丰富人才培育载体。发挥“工业园区+大学园区”双园区优势,采取“园区+高校+企业+人才”的模式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目前,工业区和大学园区高校共建实训基地或实践教学基地13个,培养专项人才3000多人;建成自治区级研发中心4家、自治区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认可实验室企业1家;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万人专利拥有量55件,发明专利授权50多件。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建立乡土人才动态管理数据库、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挖掘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选聘12名“土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勤劳致富;对“五类乡土人才”培训共1.3万人次,提升乡土人才队伍素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定期举办“铝城智营·大咖有约”、重点企业人才交流等系列座谈会,组织参加“启航·改制上市务实”科创板专题培训、广西中小企业系列培训等,为人才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充电蓄能。

聚焦“用得好”,做到因人而异因才施用。始终坚持以用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专长,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021年以来,把32名熟悉经济工作的优秀人才,选派到投融资、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主战场,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把78名教育、卫生、农业人才选派到农村学校、卫生院和农村一线锻炼,为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把72名优秀党政人才配置到急难险重的关键岗位进行锻炼,进一步提升领导能力和水平。

聚焦“留得住”,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平果市四家班子成员带头联系服务52名优秀人才专家、结对联系120个企业,定期开展走访慰问专家人才活动和“进企业、访人才、问计策”调研活动,把握人才服务需求,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困难。建设工业园区现代工业服务综合体,组建再生铝研究院,对现有人才公寓进行装修、购置家具家电,启动新建1个人才小区,完善学校、医院、购物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着力解决人才住宿、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安置等问题,搭建良好的人才服务平台。隆重表彰优秀企业和个人,在各类媒体刊发30余篇文章,广泛宣传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发展的先进事迹,提升各类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大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留才的浓厚氛围。(黄鹏、农会森)

来源:平果市委员会办公室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