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牛羊科研团队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栏舍大课堂。蒋钦杨摄
近年来,广西大学牛羊科研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聚焦“三农”发展,紧密结合产学研用的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在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农业推广服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以及广西大学“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团队集成创新生态栏舍设计、饲草料加工、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建立以“微生物+”为技术核心的牛羊现代生态养殖技术体系。通过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栏舍课堂、科技小院、产教融合研究院等新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引入行业专家共同培养,构建一人一个项目的“一对一”育人机制,“政、产、学、研”多元协同,全程引导研究生扎实理论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树立服务三农意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目前,团队共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熟悉边疆民族地区养殖产业和的新型农科人才近150多名,近60%的毕业研究生留驻广西、发展广西。先后有28名毕业研究生主动担任村第一书记或书记助理,奋战在振兴乡村一线,为推进乡村振兴和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献力。
团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完善畜牧学科教学体系,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走实产教融合,聚焦产业需求,引导研究生全程参与团队技术研发与推广,形成适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牛羊生态养殖技术体系,牛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1000元,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300元,养殖综合效益提升15%,推动牛羊养殖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先后技术服务全区44个县249自然村,将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为广西发展贡献了人才力量。
同时,团队系列研究成果在《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食品和功能》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指导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家级专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标志着畜牧学科在团队建设及研究生培养质量上的举措初显成效。(蒋钦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