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学院:推进精准帮扶取实效 助力乡村振兴赋新能
小康梦圆,再启新程。自乡村振兴全面启动以来,河池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科教优质资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助推河池市宜州区合寨村、环江县五圩村等7个定点帮扶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实际行动带动村民共绘乡村新貌,携手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河池学院定点帮扶村乐衣村香柠产业。
一是发挥科技优势,强化服务保障,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学校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科技优势,围绕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学校先后与忻城、宜州、环江等县区开展校地合作,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利用学科优势组建了现代桑蚕产业学院,主动为地方桑蚕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先后组织专家9人次到忻城等地专题调研7次,选派科技特派员5人次指导农业生产4次,对口帮扶活动6次;在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建立河池学院乡村治理和村落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在乡村有效治理方面加强校地合作;利用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势,积极申报乡村振兴有关课题,其中国家课题1项,校级课题5项,加强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理论研究,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推进人才培养,做好培训服务,以人才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学校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支持。首先,明确办学定位,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学校以特色鲜明、基础扎实、优势凸显的区域知名地方应用型大学为定位,扎根河池办学,发挥教育优势,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乡村教师,引导广大师范生牢固树立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积极服务与支撑国家“强师计划”,从源头上改善河池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质量,努力为农村地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次,加强乡村教育培训,提升乡村人才素质。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开展“国培”“区培”,为河池基础教育师资培训达19期,培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助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商学院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期次,培训人员120名;举办了村“两委”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1期,培训人员50名。最后,推动校企合作,促进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与广西时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设了“时宜公司现代桑蚕科技实验班”,实施人才“半订单式”培养模式,已举办了3期,输送桑蚕科技专业人才80多人。
河池学院定点帮扶村英豪村香牛产业。
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因村指导项目,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深入基础群众,细致摸排调研村情民情,研究切实可行、振兴谋发展的好项目。学校因地制宜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在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给予各定点帮扶村的产业发展大力帮助和指导,累计投入150多万元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学校通过项目建设牵引乡村振兴,补齐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成果,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推进“一村一特色产业”项目,发展了鸵鸟、香猪、香牛等环江特色产业。其中,养殖鸵鸟111只,带动111户脱贫户养殖,预计户均增收1500元;香牛600多头,带动脱贫户54户;养殖香猪3000头,带动近300户脱贫户发展产业;生产车间5个,可为脱贫户提供110个就业岗位;种植喀斯特香柠约90亩,特色中草药南板蓝根180亩,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
河池学院定点帮扶村吉祥村木耳产业。
四是加强消费帮扶,优化购销通道,以消费赋能乡村振兴。在了解到定点帮扶村的大米、牛肉、山茶油、沃柑、蜜香橙、香菇等农产品无公害、原生态、质量好,但群众苦于没有销路、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后。学校提出了发挥学校师生员工人数多、消费大的优势,包销脱贫户的农产品,通过消费村民的农产品增加村民收入。学校开展联合式采购,校工会在重要节庆定向采购环江县农特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广大教职工,采用“以购代捐”方式助力定点帮扶村的经济发展。累计帮助定点帮扶村和脱贫户销售大米30310斤、牛肉3755斤、山茶油260斤、沃柑11385斤、蜜香橙900斤、香菇94斤、木耳500斤,销售额640000元。通过订单式采购让脱贫群众吃下“定心丸”,实现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河池学院定点帮扶村五圩村油茶产业。
大笔绘新图,乡村日日新。河池学院未来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有关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乡村振兴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产业振兴,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促进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持续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河院智慧”、凝聚“河院力量”。
来源:河池学院
(责编:李敏军、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