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西乡塘区:构建“四个体系”打造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12月24日10:13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南宁市秀厢东段小学2021年春季学期开展劳动实践研学活动。西乡塘区教育局供图
南宁市秀厢东段小学2021年春季学期开展劳动实践研学活动。西乡塘区教育局供图

日前,南宁市西乡塘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西乡塘区教育局局长乐晓薇介绍,今年以来,西乡塘区教育局加强对劳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项目为载体构建“四个体系”,创新五育融合、学段贯通、区校联动、家校社协同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新格局。

一是构建“实验区+实验校+特色校”的劳动教育实验区模式

通过组建“研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研发及实施指导专家团队”,充分利用美丽南方广西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的育人功能,将课程设置、项目设计、实证评价等进行合理统筹、科学整合,实现校内育人向校外育人延伸,让学生在研学活动及劳动体验中成长成才。西乡塘区素质教育中心雷艳红老师说:“我们成立城区教研室、学校校长、科研室三级劳动实践课程小组,统一领导、分层组织,为课程的定向和实施保驾护航,同时打造实验校,邀请专家团队到学校现场调研,秉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一生一技’的理念,建设实验校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场地保障。同时辖区各校充分挖掘广西地域资源,充实和丰富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打造一校一特色。”

据了解,南宁市秀灵小学利用校本教材《绣荷》,引导学生欣赏广西壮锦,通过“荷手工艺”劳作实践,学会一种民族传统工艺技能,传承中华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南宁市新阳路小学将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云请进学校,将苗族刺绣融入学校课程,学生学习苗绣技艺,把历史文化和对家乡的赞美、对亲人的祝福定格在精美的绣品中;南宁市秀厢小学《手植兰草》校本课程,请种植专家讲解种养、欣赏兰花的知识,学生学习种植和养护兰花的技能,体验养兰的成功,学习兰花的品质。截至目前,城区中小学创建了中药种植、壮族会鼓、花棍舞等5个非遗文化传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二是构建“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研学活动”的课程新体系

西乡塘区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梁栋介绍,通过依托美丽南方建设研学营地,设立生态农业、科技创新、民俗文化——“绿蓝红”三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研学课程,构建起“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研学活动”的课程新体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行走乡村、体验农业劳动、民间工艺制作,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2020至今,在美丽南方月亮湖、和美航空、万佳葡萄园、八桂丝源、邮谷合作社等园区开展了9个课程项目,27场次,共计9千余人次参与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研学活动,研学机构配备专业研学导师8人,持证研学辅导员20人。

三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协同体系

辖区各中小学每学年以不同形式设立劳动周。截至目前,133所中小学均已开展了劳模大讲堂、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劳动周活动。使学生的劳动观、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变化。学校对学生家庭劳动进行清单式管理,家长根据孩子完成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明确了家长的劳动教育责任,让家长主动指导、督促和激发孩子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实现了校内劳动与家务劳动有效衔接。

同时搭建活动平台,与社区形成联动。各校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清洁、街区景区文明义导等公益性志愿劳动。截至目前,城区各校组织学生到万力社区、龙腾社区等30多个社区参与志愿劳动4百余次,参与学生8千余人次。通过实践密切学生与生活、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珍惜劳动成果。

四是构建多元评价协同体系,推动劳动教育长效发展

“西乡塘区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构建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和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相结合,形成“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的长效评价体系。”西乡塘区教育局督导室主任韦东说,各校根据“课程研发组”的指引,把劳动技能与创新、劳动态度与习惯、劳动观念与品质三个维度九项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学生劳动素质评价表”,同时根据不同的劳动实践内容设计相应的考查表格、问卷题卡、实践检测表等,解决了实际操作与学校、家长、学生三个评价主体发挥能动效应之间的矛盾。(雷艳红 梁俊环)  

(责编:庞冠华、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