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耕地提质改造 粮食提质生产

大化出实招丰盈山民饭碗

2021年12月03日16:40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古河乡古河村群众晾晒玉米。韦哲摄

“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8.72万亩,产量预计达7.44万吨,群众的粮食供给绝对是卓卓有余的。”12月1日,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覃杰介绍。

一个土地稀少贫瘠,曾被认为不宜人类生存的大石山区,如何让粮食丰盈群众的饭碗,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覃杰透露:“这是我们大力实施粮食稳定增产工程,推广田地改良、机技融合,狠抓粮食优质生产的结果,我们还获得‘广西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示范县’称誉。”

实施旱地改为水田耕地提质改造项目,给山里的粮食生产带来的转型增收。2020年,大化县在弄茶屯实施“旱为水”项目,开展土地平整,提升耕地地力,配套建设水利设施,从溶洞里抽出的清水,解决稻田的用水问题,今年屯里破天荒种植水稻70多亩。

六也乡弄茶屯村民黄规玲说:“玉米和大米亩产都在1000斤左右,但1斤玉米1.4元,1斤大米3元,种植大米显然效益好多了。”

龙口村群众在销售富硒大米。韦哲摄

村党支书黄浩前介绍,项目施工单位以每亩年租500元将已改造的水田承包下来,示范种植水稻,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良土壤,待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后,移交给当地群众。群众自己种植的,每亩给予耕地补助150元、育苗补助60元,并支付人工费200元。

大化县共投资1878.2万元,在六也乡弄茶村、华善村、贡川乡什陇村等村,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的有充足水源的地块实施旱改水项目共6000多亩,改善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助力农民增收。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以来,大化县投资6000多万元,在大化镇景山村、敦肃村、板升乡升平村、六也乡华善村、都是镇满江村等近20个村,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已修建田间道路90多条,并实施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渠道、电灌站等水利设施,打造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园田化区域,提高农田生产能力。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田地不因排水不通畅而受淹,机械化程度提高,运输成本降低。”覃杰介绍,“敦肃村蔗农种植的糖料蔗每亩增产约0.5吨,且砍运成本减少约80元,两项算下来,糖料蔗每亩增收300多元。”

推广使用农机耕作,是大化县促进粮食增产的又一个有效措施。该县组织20个农机服务队,投入拖拉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各类农机具8000多台次,完成机耕面积21.54万亩。

大化镇双排村下社屯脱贫户韦荣观一家在收玉米。韦哲摄

作为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该县注重科学种植,努力让农民用科技种出优质粮食,积极推广水稻抛秧栽培、水气平衡栽培、“三控”施肥等良法,年推广面积13万余亩;推广玉米免耕栽培、“一增三改”等良法,年推广面积近50万亩。全县水稻杂交良种推广面积6.86万亩,杂交玉米良种推广面积23.84万亩。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大化镇龙口村富硒水稻示范种植基地打造的“瑶香里”牌大米,获得富硒产品认证。基地主管韦乃章说:“我们的富硒水稻已被列为广西名优农产品重点推荐品牌,远销全国各地,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一斤能卖到8.8元,纯收入80多万元。”

该县13个乡镇的玉米生产,获得无公害玉米认证,获得认证面积19万余亩,年产无公害玉米5万吨。今年5月该县实施的国家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通过自治区评审,并获得项目建设资金600万元。

据统计,今年1—9月,大化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5元,比2015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57元,这与粮食的优质生产增收是分不开的。(韦哲)

(责编:刘佳、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