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以来,南宁市兴宁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积极响应首府南宁创城创卫总指挥部的要求,以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为目标,采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营造生活垃圾分类宣教氛围、改革助推厨余垃圾收运工作、开展垃圾分类标识纠错活动等方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筑起垃圾分类靓丽风景线。
规范提升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
兴宁区垃圾分类办在对辖区实测点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排查中发现,尚有部分场所存在垃圾收集容器配置不足、破损、无盖,宣传栏未设置等现象,第一时间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责任分工,解决突出问题。
为街道社区配送四分类收集容器。田碧霞摄
截至目前,兴宁区已为各镇(街道)及主要行业单位完善四分类收集容器400个、厨余垃圾专收桶600个,专项定制宣传栏50个。规范补足实测点垃圾分类的设施设备,全面贯彻落实南宁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部署会议精神。
同时,发挥督导作用,健全监管队伍,通过专项考评、抽查暗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开展生活垃圾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严格考核,组织做好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管护管养,确保整改有实效。
因地制宜 积极推进厨余垃圾收运工作
在满足和便利厨余垃圾收运作业的基础上规范厨余垃收运处置,兴宁区分类办通过实地调研,对实际产生厨余垃圾的量及可设置接驳点的位置进行现场考察、核实,统筹制定厨余接驳点相关工作方案,进一步实现厨余垃圾可再生发展。
兴宁区政府机关食堂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工作运行。田碧霞摄
一是根据辖区范围内产生的厨余垃圾量,制定了两条厨余垃圾收运路线,安排专人负责与蓝德公司进行协调沟通,落实收运接驳无缝对接,建立相关台账。
二是合理设置厨余垃圾接驳点指示牌130个,并相应配置厨余垃圾收集桶,完善厨余垃圾收运配套设施设备,保障城区厨余垃圾产生单位的厨余垃圾能应收尽收,确保年底前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三是在政府机关食堂开展厨余垃圾油水分离就地处理试点建设。在上半年运行期间处理餐厨垃圾21.72吨,产出有机肥2.12吨,减量率达到90%以上,极大程度节约了处理成本。
设置厨余垃圾接驳点指示牌。田碧霞摄
“火眼金睛” 开展垃圾分类标识纠错活动
兴宁区分类办工作人员张贴正确分类标识。田碧霞摄
随着垃圾分类全面推行,辖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排查中仍发现有部分实测点存在垃圾分类标识错误、脏污破损等问题。
兴宁区分类办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标识纠错活动,通过重新张贴分类标识、更换分类细则,对存在问题进行逐一整改,纠错标识已达300余处。
全媒助力 宣教互动入人心
为提升市民的知晓率与参与率,让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兴宁区分类办采取全媒助力、宣教结合的方式,全面深入社会各领域,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营造人人关注、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宣传。田碧霞摄
以“垃圾分类全民行,文明风尚满兴宁”为主题宣传走进地铁站,借助其巨量客流实现“覆盖兴宁,走出兴宁”的宣传效果;
号召各基层单位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当中,每季度组织开展“党建引领新时尚,垃圾分类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做好率先垂范作用;
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组织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小手拉大手”活动,邀请南宁市益群公益培训机构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等主题培训活动,将垃圾分类教育融入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逐步加强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认知;
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四个进”主题宣传活动,上半年共计开展宣传培训活动60余次,入户宣传27000多户,对辖区部分沿街商铺宣传1300余次,推动城区文明水平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兴宁区将继续开展《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宣贯工作,持续加大多元化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日常执法检查机制,稳固推进城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全面开展,全方位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