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物多样性居全国第三位 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显著

2021年05月21日17:34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南宁5月21日电 (王功孝)5月21日,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的“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披露,广西生物多样性居全国第三位,“十三五”以来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多项成效。

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珠江流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据了解,广西已发现和命名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种类达1151种,居全国第二位,野生维管束植物高达8562种,居全国第三位。

广西自然保护区网络在广西的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和关键的地位,目前广西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8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3个,有效保护了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82%的国家重点野生植物种类以及31%的红树林。

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广西在弄岗、大瑶山、猫儿山、木论等自然保护区大力开展生态监测工作。同时,有效推进白头叶猴、黑叶猴、东黑冠长臂猿、穿山甲、瑶山鳄蜥、冠斑犀鸟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与人工繁育工作。据悉,广西特有的白头叶猴种群数量已由早年的598只增加到目前约1300只,在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建设了国内首个灵长类动物的生物廊道;东黑冠长臂猿由原来的3群发展到了5群,个体数量由22只扩大到了35只。2017年以来,先后成功开展黑叶猴、瑶山鳄蜥、穿山甲等物种的野外放归活动,这也标志着广西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迈出重要步伐。

同时,广西全面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管控,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2020年全区隔离封存养殖场所2000多家,涉及动物2000多万只;清查无证养殖场所近2000家,涉及动物350多万只。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专项行动,2020年共计查处涉野生动物行政案件159起,扣缴野生动物33461头/只、野生动物制品22314件/张。广西还印发《广西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处置指导意见》,为各地后续处置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此外,广西还大力加强与越南等邻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成功实施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山口和猫儿山两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山口和北仑河口两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力不断扩大。

(责编:王功孝、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