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苑”里新生活

2021年05月17日09:58  来源:广西日报
 

  钟山县第四中学解决了搬迁群众子女上学问题。 唐华摄

  搬迁居民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电子厂上班。骆怡摄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牵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搬得出来更要看群众能否稳得住、能否逐步致富。

  5月13日上午,贺州市钟山县境内大雨磅礴。临近中午,雨方停歇,装修工人潘志永收了工,匆匆忙忙往位于县城圆梦苑小区的家中赶。

  潘志永的两个孩子就读于小区附近的钟山县第七小学,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此时,孩子们已放学回到家,潘志永和妻子给孩子们张罗午饭。客厅的电视正播放着动画片,尽管客厅里塞进一组大沙发后稍显拥挤,但是整个屋子整洁明亮,有一种朴实又温馨的感觉。

  潘志永老家在石龙镇新凤村龙柱肚屯,2018年冬天,包括他在内的20户村民集体搬迁至县城安置小区。

  “搬出来3年了,现在一家人的生活正逐步走上正轨。”潘志永告诉记者,刚开始他尝试做一些贩卖水果的小生意,收入不尽如人意。去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向在县城搞装修的师傅“拜师学艺”,成了一名学徒,现在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

  在钟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很多像潘志永这样的新市民融入了城市的生活。近两年来,钟山县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工作,针对不同的搬迁对象选择不同的脱贫模式——特色产业带动脱贫一批、园区企业吸纳脱贫一批、劳务转移输出脱贫一批、支持返乡创业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脱贫一批。目前,在该县易地扶贫搬迁户中,有劳动力6044人,已就业创业4430人,实现1人以上就业的有2203户。

  为帮助搬迁群众就业,钟山县出台了《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各安置小区特点,落实相应产业扶持办法及措施。通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召开招聘会、增加扶贫公益性岗位、组织外出务工等方式,加强对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扶持。

  与圆梦苑一墙之隔有一个工业园区,圆梦苑居民程玉梅就在里边的菲太电子厂上班,在质检岗,她每天要对即将包装的电子产品进行最后的检查,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

  据圆梦苑小区党支部书记潘桂美介绍,目前像程玉梅家那样的劳动力家庭有835户,劳动力人口2020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创业;无劳动能力家庭25户,因疾病、残废等未就业141人,符合社会保障兜底的均已纳入社会保障,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就业。

  “家乡回不去了,也不想回去。”潘志永告诉记者,龙柱肚屯是钟山偏远的自然村,路不好走,孩子们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发展生产更是难上加难。能搬走的早就搬了。对于潘志永这样最后搬离的人而言,县城虽陌生,但孩子入学方便,工作机会也比老家多很多,是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为了让搬迁居民更好融入新生活,钟山县在圆梦苑内建立了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有党支部、包点责任工作组、就业帮扶中心、业主管理委员会、工会组织、团委组织、妇联组织等,并在小区内建设了配套的运动场地,配备了相应的健身器材,丰富了搬迁群众的业余生活。

  “圆梦苑还设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平价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物业服务中心。这些机构为搬迁群众提供生活、工作便利,遇到什么事有人办、有人管。”潘桂美说。

  同时,钟山县加强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在圆梦苑小区附近,小区幼儿园、第七小学、第八小学、第九小学和钟山县第四中学,解决了搬迁贫困户子女上学问题。小区内还建有卫生室等,搬迁群众可以就近就医。

  “我们将持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区服务、文化服务、产业扶持、培训就业等后续扶持工作,一方面不断完善安置点产业园区、就业扶贫车间路网、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等。”钟山县领导表示。(骆怡、麦荣海、杨世有)

(责编:刘佳、周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