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党史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为民解忧改善人居环境

2021年04月30日17:46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桂林市阳朔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大力争创“百村示范促振兴”先进工作,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截至目前,阳朔县乡村风貌提升自治区级第一批任务涉及17个村庄1443栋房屋中,开工1378栋,开工率95.5%,累计完成农房改造1096栋,占总任务数的76%,三清三拆拆除废旧房屋1032处,合计51098平方米。

强化资源整合之“力”,学史为民抓机遇。阳朔县委、县政府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树牢唯物史观,把握大局形势,抢抓用好发展机遇。2021年政府基金预算乡村振兴建设经费6500万元,并组建阳朔县阳隆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全县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的业主,通过整合各乡镇闲置存量国有土地、水库、林场等资源进行融资,有效解决资金缺口问题。阳朔县通过公益募捐、投资、认建等方式,筹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600多万元,共建参与30个行政村的振兴发展建设,重点打造阳朔镇燕村、高田镇喜龙村、金宝乡门楼村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阳朔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质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阳朔县通过墙绘、宣传栏等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钟楠摄

塑造桂北特色之“形”,知史为民谋幸福。阳朔县在充分考虑每个村庄的文化特点,深入挖掘桂北民居特色文化,编制了9种不同类型的农房改造方案通用图集,设计风格延续了“小青瓦、白粉墙、吊阳台、花格窗、坡屋面、马头墙、石板路”为主要特征的桂北民居建筑风格。在“三微”建设过程中,注重以当地的桂花树、黄皮果树、枇杷树等乡土树种苗木为主,选用清水砖、鹅卵石、不规则叠石等乡土材料。在工程质量上,强化技术指导,从相关部门、乡镇抽调了12名具有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发放600多份施工操作手册,明确各项施工技术要点及操作规范要求,通过现场解答、召开碰头会等形式及时解决各类问题,推动乡村风貌大变化、颜值大提升,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

充盈乡村产业之“实”,用史为民奔小康。阳朔县坚持乡村风貌提升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统筹谋划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特色产业,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阳朔县白沙镇桥背村突出柑橘、苗木种植两大产业特色,全村种植苗木花卉220亩,种植柑橘面积超3000亩,年产量约6000吨,并积极推进农业核心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地域品牌;创建了遇龙花海等一批农旅特色体验园,大力推进农家乐和民宿提质升级。同时,开发自驾游、亲子游、康养游等特色产品,打造环遇龙河休闲农业旅游圈,桥背村大部分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2019年,桥背村分到遇龙河景区资源补偿款10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加1700多元;深入挖掘香花坳红色文化、曹邺廉洁文化以及遇龙桥厚重历史文化内涵,在村内整合集体土地15亩建设了莲花池塘,打造了廉洁文化长廊以及唐、宋、元、明、清的咏莲时光走廊,提升乡村发展的软实力。高田镇喜龙村突出壮乡绣球和舞狮文化主题,建设1个壮族文化纪念堂、1个舞狮文化主题休闲广场,同步打造了100亩以上的连片玉米种植基地,在乡村风貌提升建设中强化渗透壮族文化。

阳朔县打造独具桂北民居特色的宜居宜游小镇。钟楠摄

铸牢乡风文明之“魂”,明史为民创和谐。阳朔县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是积极培育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结合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打造“处处清洁、家家和谐、人人文明”的新农村,实现阳朔新农村“颜值”和“内涵”双提升。二是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行政村90%以上建成了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设了白沙镇史馆、门楼村村史馆等一大批文化工程。三是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挥平台作用,发动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到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目前已组织10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下村入户,配合各工作组做村民思想动员、协助丈量尺寸等工作。四是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党员干部主动走入田间地头交流、农家庭院座谈、村情民情夜访,把群众工作“沉下去”,引导村民将思想觉悟“提上来”,打造形成全民配合、人人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良好开局,打通乡村风貌提升的“绿色通道”。(陈娜、胡意堃)

(责编:刘佳、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