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港市通过打造“党群双创联盟”“先锋工地”等党建品牌,使党建工作与生产建设工作紧密融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党建引领创新创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企业谋发展、为群众谋福祉。
党旗映红双创路
贵港桂平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自2018年2月挂牌成立以来,采用“党建+组织”“党建+文化”“党建+服务”的做法,在发展中注入红色基因。截至目前,孵化基地累计孵化企业82家,累计带动就业359人,被评为“第三批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党群双创联盟”定期对创客群体进行培训。于思琪摄
长期以来,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所需场地和办公设备,免费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创业培训、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为企业提供政策对接、项目规划、材料申报、经营培训、人才培养、需求配对等红色服务,通过零差错的承诺、零距离的服务,帮助企业实现零成本进驻、项目零障碍落地。
孵化基地还创新建立了“党群双创联盟”,定期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为入驻企业解读政策,邀请优秀企业家分享创业创新经验,为创客群体搭建了拓展人脉、展示项目、整合资源的平台,实现了信息、政策、经验的互联互动互通互享。
奔奔电商是桂平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一家头饰销售企业,受疫情影响营业额有所下降。孵化基地相关负责人主动联系该企业,建议该企业加入到直播带货的行列中,并帮助他们做好规划和安排。此后,奔奔电商逐渐由单一的图片宣传转变成视频、直播宣传,营业额不仅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甚至较以往还有所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孵化基地内的其他企业进行宣传方式创新。
党旗护航项目落地
“由于贵港市优良的营商环境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我们集团决定将全国第三个义务中国小商品城落户贵港。”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常务副总裁李想说,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有着辐射中国西南片区和东盟十国的战略目标,将与其他几个小商品城“连线成面”。
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在建设初期遇到了征地难的问题。2020年3月,港南区贵港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临时党支部,建立了片区指挥部和镇工作组为主导、村两委为主体的征拆联动机制。
“党员带头迅速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征地拆迁工作找到了突破口。”港南区新塘镇人大主席谢日红说,在项目指挥部组织的4次清表交地行动中,均无群众到现场阻挠清表,项目顺利清表1050亩土地。
贵港义务中国小商品城好货示范区已正式对外开放、营业。于思琪摄
目前,贵港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部分工程主体已经完工,项目的招商中心以及义乌好货示范区已正式对外开放、营业。预计2022年初,项目一期的专业性主体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营业,项目全面建成后还将辐射人口2000万、吸引商户7000家、为4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
党旗飘扬先锋工地
贵港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永新安置区总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173套。依托贵港国企先锋集结号平台,贵港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广西贵港市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永新安置区工地上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打造了“城投先锋工地”党建品牌。项目临时党支部不定期收集项目建设存在难题,党员带头攻坚克难,解决了项目征地、建设进度慢、项目溶洞地质等问题。
城投集团项目工地业主代表、临时党支部副书记黄凌飞,在安全工作检查时发现工地的生活区及办公区的板房均未安装防台风防护设施。黄凌飞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台风防护措施,永新安置区项目先锋工地投入近10万元用于完善防台风设施。
永新安置区项目施工现场。于思琪摄
面对2020年8月19日的“海高斯”台风,工地及时启动防台风应急预案,黄凌飞、卢斌等党员同志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开展防台风工作,对临时用房进行加固,到各楼栋开展应急设备进行检修,还对地势较低的样板房、户外广告做好保护措施,并迅速组织施工人员撤离。
永新安置区项目先锋工地临时党支部还积极做好服务农民工的工作,“尊重农民工,关爱农民工”,做到无欠薪、无安全事故。2020年初,项目临时党支部为复工复产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2020年2月20日,该项目的750余名农民工顺利、安全返工,永新安置区项目按下了全面复工复产的“加速键”。(彭远贺 王晴月 实习生于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