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全国爱耳日主题宣传

如何呵护听力健康,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2021年03月03日10:56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人民网南宁3月3日电 (吴明江)每年的3月3日,是世界听力日,也是全国爱耳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与人民网广西频道共同推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全国爱耳日主题宣传活动,广西残联康复部三级调研员严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主任医师、听力专家陈平共同做客人民网访谈间,介绍如何为儿童、老人进行听力障碍早期筛查,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用耳习惯,听力残疾人士所享有的社会帮扶措施等,号召社会公众共同呵护听力健康。

访谈现场。人民网 吴明江摄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感谢大家来到访谈,今天我们宣讲的内容是有关“耳朵”的那些事。“3”这个数字最像什么?耳朵?没错,3月3日,是我们耳朵的节日——全国爱耳日。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两位嘉宾来和我们谈谈“耳朵”,她们分别是广西残联康复部三级调研员严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主任医师、听力专家陈平。

先请问严处,我们生活中有听力问题的人多吗?

严华:根据最新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世界有近4.5亿人患有残疾性的听力损失,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5%,相当于100人中至少有5人有听力问题,其中有3400万是儿童,这个人数比例是相当大的。

广西残联康复部三级调研员严华接受访谈。人民网 吴明江摄

主持人:那我们国家和广西的听力残疾人人数呢?

严华: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我国的听力残疾人有2千多万,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30%以上。受药物、遗传、疾病等因素影响,我国每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在1—3‰之间,按此估算,广西每年会新增1000多名听力残疾儿童。听力残疾会导致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并影响其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为了减少和避免听力残疾的发生,控制新生听力障碍儿童数量的增长,中国残联、原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今年的爱耳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有效的干预措施,达到加强残疾预防,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听力残疾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世界听力日宣传海报。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供图

主持人:没想到听力残疾的人数还不少啊。文学家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我们该怎么预防听力残疾的发生,保护好这条路呢?

陈平:知道怎么预防耳聋,首先要搞清楚耳聋是怎么发生和造成的。听力损失的原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的:

先天性原因可以导致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听力损失。可能由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遗传因素导致,也可能由于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的某些并发症导致。

后天性原因可能导致在任何年龄发生听力损失,例如:感染、外伤、药物、噪音、年龄等等。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主任医师、听力专家陈平接受访谈。人民网 吴明江摄

主持人:原来从怀孕到年老,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耳聋啊。那该怎么预防呢?

陈平:总体上认为,一半的听力损失病例可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得到预防,听力障碍的预防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预防听力障碍的发生,尽量不要发生当然是最好的,第二级是尽量不要出生,主要是通过产前诊断判断胎儿是否耳聋,第三级就是如果听力障碍发生了,如何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预防听力障碍的加重,如果听力障碍真的无法逆转了,那该如何去进行干预,如何做到“聋而不哑”。

主持人:那么孕妇要注意些什么可以避免生出聋宝宝呢?

陈平:首先,我们提倡计划妊娠,在怀孕前提前做好免疫接种,可以预防风疹、流感;有些孕妇怀孕了不知道,碰上应酬大量喝酒或生病随便吃药,就不利于在妊娠早期保护胚胎;

其次,对有耳聋家族史的夫妇,比如夫妻双方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等亲人中有耳聋的,或者有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夫妇,怀孕前做遗传咨询;有条件的不放心的孕早期耳聋基因筛查;对携带相同致聋突变基因的夫妇的胎儿还可以进行产前诊断,判断胎儿耳聋的概率;

定期规范产检,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减少孕期感染,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严华:是啊,现在都可以科学指导,早期判断是否会生出先天耳聋的宝宝了。

陈平:是的,怀孕前怀孕中我们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及早发现和干预,尽量避免生出聋宝宝。

主持人:看来怀孕期间还是要很注意呢。那宝宝出生后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陈平:因为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都是听损伤的高危因素,所以孕妇生产时建议选择正规的医院,提高宝宝的生存率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宝宝的致残率。

主持人:新出生的宝宝那么小,怎么知道自己的宝宝听力正不正常呢?

陈平: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对于耳聋的小婴儿,没有经验,观察不够细致的父母的确容易忽视。但是如果我们认真遵循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要求,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第二天第三天做听力初筛,如果不通过,42天再做复筛,再不通过,可以做听力诊断的一系列检查,确定是不是真的有听力问题。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宝宝,有一套更严格的筛查随访流程。

听力筛查的目的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我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碰到一些带着侥幸心理的家长,听力筛查不通过,总认为自己的宝宝不会有问题,不按医生要求复查听力,结果耽误了孩子。

严华:这个新生儿听力筛查,现在国家有补助,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每一个出生的新生儿都能完成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患儿,及早诊断和干预。

陈平:其实有条件的最好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一起做,一方面可以更早发现确诊遗传性聋的孩子;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基因结果预防耳聋发生或者加重。

比如查出来宝宝携带药物性耳聋相关基因,意味着宝宝一旦使用耳毒性药物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听力下降,那我们家长就要牢牢记住不让孩子使用这些药物,就不会耳聋。

如果查出来宝宝是带有前庭导水管扩大相关基因的,有可能是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这种病的特点是听力波动性进行性下降,发作的诱因是感冒、头部外伤、倒立等,那我们家长就要加强护理,特别注意。

此外,宝宝出生后要按要求进行免疫接种,预防麻疹、脑膜炎、风疹和腮腺炎等儿童期疾病加强护理,喂水喂奶要头高位,避免呛奶引起中耳炎。

主持人:耳毒性药物有哪些呢?

陈平: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比如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此外还有一些抗肿瘤药物卡铂和顺铂,袢利尿剂、水杨酸盐药物阿司匹林等等。

主持人:刚刚我们学习了怀孕及生产前后预防听力损失的注意事项,那幼儿园和学校的的小孩子,怎么才能发现他们听力有问题?

陈平:是的,我在门诊常常接触这样的小朋友,家长和老师发现本来活泼话多的孩子突然变得不爱搭理人,反应迟钝,性格变内向了,以为孩子有心理问题,甚至还带去看心理医生,其实一检查才发现是孩子听力有问题了。所以当孩子对声音反应迟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和同学交流,看电视玩手机喜欢放很大声时,家长要警惕孩子可能出现了听力问题。及时带小朋友到正规医疗单位检查治疗。

小朋友的咽鼓管比成人的宽、短、直,鼻腔咽部的炎症会通过咽鼓管传导耳朵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所以孩子鼻部咽部感染、耳痛耳流脓流水,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平时教育孩子不能往耳道里塞东西。

呵护听力健康小知识。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供图

主持人:我还有一个困惑的问题,我们可以自己掏耳屎吗?

陈平:耳屎的专业名称叫耵聍,耳屎对于正常人来说是有益的,因为它有杀菌的作用,可以保护好外耳道的皮肤,如果要去掏它的话,不注意的话会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炎症,造成真菌感染。所以,尽量不要去掏耳朵,尤其是用不干净的器具或者是用力不当,这样更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实在要自己掏,注意要保证器具清洁,力度轻柔,还要观察周边情况,比如突然被人碰到掏耳朵的手,把鼓膜捅穿就悲剧了。有小朋友的家庭,棉签、牙签不要随便放,以免孩子拿来掏耳朵。

主持人:戴耳机听歌追剧玩游戏,对听力有影响吗?

陈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戴耳机的人也明显增多,但是不正确使用耳机,会导致噪音性聋。我们戴耳机要注意三个“60”,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环境声不大于60分贝。在一些巨大噪音的工作场所和娱乐场所,尽量减少暴露时间,使用个人保护装置,比如耳塞、降噪耳机和头戴式耳机。

主持人:青年和成年人该如何预防耳聋?

陈平:首先注意戴耳机的卫生习惯。此外,一些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身心过度疲劳或缺乏睡眠,这些都是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一旦出现耳鸣、耳聋耳闷、眩晕,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错过了最佳诊疗时间。

呵护听力健康小知识。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供图

主持人:很多老年人觉得听力下降、记忆减退是随着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严华:世界卫生组织估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三分之一有残疾性的听力损失。我国老年听力残疾人群现状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听力残疾现残率为11.04%,其中老年性聋导致者占66.87%。

很多老人觉得自己还能听得到一点,就对听力方面的问题不予理会,认为自己少说点话就行了。但是听力下降了,交流也会跟着有障碍了,不喜欢社交了,脾气也就跟着古怪了。

陈平:是的,老年人的听力差通常是“听得到声音,但听不清讲什么”,还伴烦恼的耳鸣,他们的听力差不仅影响交流,与家人的关系,还会影响心理健康,甚至产生失眠、焦虑、情绪低落甚至抑郁,可以导致认知下降老年痴呆。

所以,我们做子女的平时要注意观察,如果老人交流时答非所问,看电视喜欢开很大声,可能是听力不好了,应该带去医院做检查,能治疗就治疗,不能治疗该配助听器就配助听器,平时多和老人交流。

老年人应建立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预防老年性耳聋。

主持人:如果听力障碍确诊后怎么办?

陈平: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性质、程度以及病因。耳聋的性质不同,采取的治疗方案也不同。对传导性耳聋患者来说,如有鼓膜穿孔,考虑为慢性中耳炎,根据病变情况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来说,一般认为,中度以上、重度以下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实现更好的聆听与交流。重度以上、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从而进入有声世界,正常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做到聋而不残。

严华:听力方面的辅助器具有助听器、人工耳蜗等等。2018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广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明确了我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原则和内容,目前,我区听力残疾儿童可以享受到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家长康复指导等康复救助服务,县级残联根据救助标准给予补助。针对成年的听力残疾人,各级残联也有相关的成人助听器验配和康复指导项目。

主持人:太好了,原来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康复训练政府还有补助。非常感谢两位嘉宾的细心解说。大家都听明白了吗?我们要时刻爱耳护耳,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警惕,预防每个时期可以导致听力障碍的发生。

严华:对于听力残疾这个特殊的群体,全社会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残疾人康复工作。

我们积极培养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专业技术人才,大力培育听力言语康复服务机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以爱耳日、助残日为契机,宣传普及爱耳护耳的知识和国家政策精神。

广西已经成立了防聋治聋指导小组、成立了广西优生优育协会耳听分会,开展耳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拓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我们希望通过“爱耳日”,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听力的健康,提高爱耳、护耳的意识,有效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同时向听障人士普及最基本的耳科保健及听力康复知识和技能,增强自我康复能力,防止听力残疾进一步加重。

主持人:时间过得太快了,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到这么多关于听力残疾预防的内容,我和观众们收获太多了。再次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讲解。 

(责编:吴明江、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