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党建领航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和桂林市各项决策部署,全院上下一盘棋,全力防控疫情。
一方面,21名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号召,奔赴湖北战疫一线。另一方面,医院加强疫情防控措施,全体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奋勇争先,为桂林防控疫情贡献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力量。
这一年,医院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医院中心工作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医院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这一年,医院在首次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以A等优异成绩位列全区医院前三甲。患者平均住院日从2019年排名全国综合医院第11位的6.2天继续缩短至2020年的5.9天,医疗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这一年,漓东新院区开工,医院“一院四区”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这一年,医院狠下“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科研教学等继续领跑桂北地区。2020年,医院共为近160万人提供了门急诊诊疗服务,为8万多人提供了住院治疗服务,为3万多人进行了手术治疗,深得广大人民群众信赖。
这一年,医院连续第四年获国家卫健委、《健康报》颁发的“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荣誉称号。医院以创新举措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词:医疗服务
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是改善医疗服务的精髓。
近年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主动聚焦群众“看病难”问题,抓准关键环节,从细节入手,用“绣花功夫”为患者提供更多专业化、人性化、便捷化的温馨服务。
报告之四:以“绣花功夫”改善医疗服务 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如今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百姓全流程看病只需一部智能手机。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百姓口碑好,日均门诊量高达5000人次以上,医院物理空间相对不足。为此,医院启动智慧医院建设。经过2年努力,医院实现了通过一部手机完成精准预约挂号、检查预约、线上缴费(含医保)、慢病续方、药品邮寄、自助出入院办理等功能。目前,医院智慧医院关注绑卡量超过45万、门诊预约超过50%,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智慧医院进行就诊。
“在这里看病不仅不用带实体就诊卡,扫二维码即可。更方便的是,在手机上还可以选择微信医保结算!”2020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医保部门合作,在桂林市医疗机构中率先推出微信平台在线医保结算,打通了广大群众在线就诊的“痛点难点”,得到群众高度好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什么都好,就是住院时‘一床难求’。”不少市民曾对该院如是评价。为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一床难求”这一痛点难点问题,医院从2019年起,在全市率先实施全院“一张床”制度,形成了具有桂医特色的床位调配中心;2020年医院又启用了共享病房,并通过精细化管理,采取开设日间手术中心、日间治疗专区等创新举措,让公立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百姓,让群众受益。
除开通日间手术中心等举措外,医院还开设了肿瘤日间治疗专区,解决了肿瘤患者就医难问题。同时,医院大力推进微创手术开展,推行ERAS快速康复、多学科诊疗模式、无痛分娩等服务,加快病床周转,缩短病人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由于举措得力,患者平均住院日从2019年排名全国综合医院第11位的6.2天缩短至2020年的5.9天,医疗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医院还倾心打造环境舒适、设备一流、服务温馨的的医疗健康旅游中心、健康管理(体检)中心。该中心推动旅游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将健康管理延伸到群众和游客身边,真正建立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认真落实“精准防控、应检尽检”的要求,加派人手加班加点,成为桂林市核酸检测人数最多的医疗机构之一。
全院100%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胃肠外科党支部基层巡讲活动、乳腺甲状腺外科党支部每季度“粉红丝带”、泌尿外科“造口病人”宣教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珍爱生命,重获新声”病友交流会以及节庆期间慰问患者等活动已成常态。
专家在龙胜义诊受群众热捧。刘燕摄
到目前为止,医院注册志愿者达1638人,无论是在疫情防控还是无偿献血、秩序维护、导诊、文明劝导等角落,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2020年以来,志愿者服务达近千人次。不少医护人员、规陪学生、志愿者院外出手救人的先进事迹常见于媒体,正能量满满。
“改善服务永远在路上。”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