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上新生活 聚力奔小康

广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取得决定性成效

2021年02月02日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广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取得决定性成效

自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创造性探索出“八包”责任制、“七个狠抓”“大联动”推进社会治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管理等工作举措,以城镇化发展思路破解山区贫困难题,以集中安置、城镇化安置为突出特点,实现搬迁群众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搬迁与后续扶持衔接,走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的广西新路。截至2019年底,广西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搬迁人口全部入住。

“八包”到底,71万人走向新生活

“十三五”时期,广西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万人,搬迁规模排在全国第六位。为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广西实行以“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点”为主的领导包点工作责任制,即实行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的“八包”责任制。自治区扶贫搬迁专责小组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六包”督导组,“分片包干”强化对市、县工作督查指导。通过包干,“包”出了搬迁安置点建设的换挡提速,破解了易地扶贫搬迁各种难题。

在搬迁过程中,广西注重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特色,打造了瑶族、毛南族、仫佬族、苗族、侗族等一批少数民族特色安置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搬迁户搬迁到边境一线参与守边固防,实现了搬迁群众脱贫和稳边固边“双赢”。

搬迁安置与后续扶持同步规划、同步推进

从2018年开始,广西高位推进后续扶持工作,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进行编制完善和精准细化,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万人全面摸清后续扶持就业创业和产业发展、后续管理配套设施等情况。

同时,广西创造了很多“易地扶贫+”的产业配套发展模式,探索形成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贸易流通式、乡村旅游式等多种有效的就业模式。全面盘活搬迁群众迁出地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块地”资源,统一流转和开发搬迁户承包地,实施规模化经营。

部门联动,推进安置点社会治理大变化

广西整合发展改革委、易地安置中心、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48个部门的资源和管理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和工作合力,有力推进搬迁社区社会治理创新,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的诸多问题。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区配套新建义务教育学校78个、幼儿园85个、卫生所71个、养老院9个、综合活动室363个、文化活动广场210个。建立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在8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设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等便民利民“九个中心”。建立基层党建和群众性自治组织体系,在8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按照“五个同步”建设要求,建立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

政策助推,持续加力,后续扶持在路上

从2019年12月起,广西密集出台一系列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文件,强化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

2019年12月14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后续扶持力度,重点提出强化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产业扶持、就业帮扶、文化服务、拆旧复垦、组织建设和平安建设“十个强化”。2020年6月,印发《广西万人以上特大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帮扶工作方案》,对全区13个特大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量身定制”帮扶工作方案。10月13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大规模移民搬迁基层组织重构优化等后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做好移民搬迁基层组织重构设置,强化移民搬迁后续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11月20日,印发《党建引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管理服务的若干措施》,通过党建引领安置点社区治理“大合唱”。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02日 第 15 版)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