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写好山水文章 铺就脱贫大道

2021年01月27日10:13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广西河池市着力写好山文章,围绕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目标,以“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油茶、板栗、糖料蔗、“三特”水果、桑园、淡水生态养殖、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肉牛肉羊、香猪、核桃)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扎实推进扶贫产业和标准农业示范区建设,确保农民增收,确保全市和全国、全区同步实现脱贫目标。

壮大扶贫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油茶新增25.91万亩,面积151.1万亩;板栗低改0.7万亩,面积89.89万亩;糖料蔗新增3.84万亩,面积92.34万亩;新增“三特”水果5.03万亩,面积89.13万亩;桑园新增4.13万亩,面积94.14万亩;淡水生态养殖新增6.26万亩,面积93.4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新增10.93万亩,面积94万亩;出栏肉牛22.96万头、肉羊84.09万只,香猪(黑土猪)114.72万头;核桃“万千百”示范基地33.72万亩管护取得较好成效。

提早谋划部署,明确工作职责。提早谋划“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发展年度计划等相关工作,制定下发《2019年河池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任务分解方案》《河池市肉牛产业提质发展实施方案》《2019年河池市“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工作要点》《河池市2019年度“十大百万”扶贫产业绩效考评方案》等方案,明确2019年产业扶贫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发展方向、工作措施、考核办法和提质增效发展目标。积极筹备召开第一季度产业扶贫工作会议暨“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作推进会,全面部署和指导各县(区)、市直各牵头部门按产业发展计划推动产业发展,实行月报季报工作制度,及时跟进工作落实,推动扶贫产业工作有序开展。

推行利好政策,保障产业实施。一是为全市肉牛肉羊产业持续实施保驾护航,增强产业风险防控能力,提高肉牛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市本级出台《关于延长利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公司资金对建设高产油茶和种牛种羊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给予扶持期限的通知》(河政办便函〔2019〕47号),对种牛种羊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及肉牛肉羊产业扶持的审批时间延长至2019年12月31日,全部贷款的最后还款期限延长到2020年6月18日。二是全面落实扶贫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适度规模发展,提高产业奖补资金覆盖面。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调整制定2019年“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奖补政策方案,推行肉牛、油茶产业奖补利好政策。2019年,全市共发放“以奖代补”产业发展资金3.052亿元,覆盖贫困户10.1891万户。

创新发展模式,助推产业提质。一是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增效。统筹规划2019年市级层面重点推进的20个“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标准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和创建14个规模2000头以上种牛繁育基地或肉牛育肥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企业带动,培育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扶贫产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合作组织联结市场和农民的作用,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确保农户增产增收。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发展壮大一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科技支撑,筑牢产业基础。一是加强对种养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引进区内外科研院校及相关产业专家,对扶贫产业的良种选育、品种改造、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提高科技含量。2019年,市本级组织召开“十大百万”扶贫产业现场会2次、全市举办产业扶贫培训班1171期,共培训7.3557万人次。二是高标准抓好种苗选育。结合地理气候等条件,精心挑选符合当地发展的种苗,确保选育的种苗质量高、适应性强、效益好;加强育种育苗基地建设,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打造育种育苗示范基地,为扩大种养规模创造有利条件。

打造产业品牌,推进产销对接。一是完善体系,打造品牌。加强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三品一标”特色产业品牌,提升产品效益,重点打造“河池寿乡牛”“河池山茶油”“河池茧丝绸”等6个农产品公用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美誉度。二是搭建平台,促进销售。充分利用与深圳对口帮扶平台,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探索“空店精准扶贫模式”,把电商线下店延伸到村一级,建立“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服务网点和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空店”,有效解决群众农产品销路问题。(供稿单位:河池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责编:庞冠华、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