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余家中央主流媒体记者探访广西浦北县七个乡镇的山山水水,所到之处满眼青山绿水,每个村庄都盖起了一栋栋小楼房,生态宜居,村村有民宿客栈,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是浦北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落地见效,令人向往乡村美好生活的画卷。
小朋友在采摘红椎菌。郑广涛摄
近年来,广西浦北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创建了新田村、坪田村、良田村、九梅麓等一批乡村旅游村居民宿,有效助力脱贫户增收和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步伐。
日子过得好不好,老百姓感受最深。“这是我们家新建的25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浦北县龙门镇林塘村委合水口村2017年脱贫户黄进先说。
“去年红椎菌卖得三万多元,由于人工无法繁殖,每年都会有收购商上门收购,供不应求。”这几年,在当地政府和村两委的帮扶下,黄进先很用心管理自己的那片生态红椎林,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每年都能收获不少,价格卖得也好。
“有四会柑、红椎菌的产业收入,子女外出打工的收入,他一家子的经济逐年好转,生活越来越好。”林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吴鹏介绍,对于像黄进先这类已经摘帽脱贫的贫困户,要继续做好跟踪服务,不断巩固脱贫成果。黄进先家中4人,通过发展红椎菌及红椎菌收购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2020年实现家庭人均纯收入14000多元。
黄进先只是浦北县发展壮大红椎菌产业,走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山峰上婉如蓝天白云的乡村无边游泳池。黄光荣摄
温秀侦,作为新田村村里公认的致富带头人,对水田园种养和乡村旅游发展很有思路。面对新田村产业空心、三荒资源多的问题,他抓住政策机遇,通过动员村民以资金或土地入股,贫困户免费持股的方式,流转村中废弃土地和闲置旧房,将全村村民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开发旅游资源,一体推进道路、民宿、餐饮等项目建设,将新田村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因地制宜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打开了村子旅游致富一扇窗的同时,更为村民们掘开了脱贫奔小康的源头活水。
“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浦北县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在北通镇良田村绿绿葱葱的果园里,一个个硕大的番石榴压满技头,三五成群的游客在忙着摘果,有说有笑,尽情享受田园风光。在浦北县“小窝流水养大鱼”历史悠久,当地村民借助自然优势环境,在沟沿路边、房前屋后、田头地角或一些低洼田开挖小鱼窝,引来山泉水养鱼。
村民捕到的浦北官垌鱼。郑广涛摄
浦北县以官垌镇为代表的流水养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立了官垌鱼养殖协会,注册了“官垌鱼”商标;2008年,官垌鱼养殖协会获得了“广西水产畜牧行业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养殖协会在官垌镇创建的“浦北县小窝流水生态养鱼示范区”成为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2010年,官垌草鱼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获农业部核准,成为全市首个被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2011年,官垌镇旺冲村委因官垌鱼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近年来,浦北县探索创新引进技术人才理念,积极引导经济能人、外出创业成功人士等,带资金、技术、产业等投身家乡建设,一起引领亲乡们共享乡村振兴新发展机遇。
浦北五皇山风景区美如仙境。李海泉摄
“我们将依托浦北县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丰富的生态环境,把石祖山林中茶示范区打造成中国最具有品味、最有影响力的石祖禅茶。”返乡创业青年叶忠胜,信心满满地说。
早在2018年,石祖林中茶示范区被评为“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每年到五皇山景区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也给当地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1986年,叶忠胜把在深圳打工挣到的“第一桶金”,投入到家乡道路建设、村屯改造、扶贫助学、发展乡村旅事业中去。同年,他成立浦北县石祖农品产品产销专业合作,开拓山中万亩茶园、云中民宿、山下汽车营地、石祖矿泉水、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耸立,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954户贫困增收脱贫,辐射带动全县3000户以上农户就业增收。每年为北通镇那新、学堂等周边村委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建设民宿20家,农家乐5家,通过发展服务业,每户年均增收超过一万元。
浦北县北通镇党委书记黄燕介绍,叶忠胜为建设“美丽钦州·幸福乡村”,至今已投入一个多亿。正是有这样一群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投身家乡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乡村山水旅游产业,北通镇才变得如此文明和谐美丽。(黄洁静、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