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助残”助力800家残疾贫困户养鹅脱贫

2021年01月20日10:46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阳光助残”基地负责人展示重10斤的大肉鹅。蒋甲济摄

残疾贫困户在领取鹅苗。蒋甲济摄

兴安县残联开展“送鹅苗 感党恩”活动。蒋甲济摄

养殖基地的鹅群。蒋甲济摄

脱贫攻坚工作中,最不容易甩掉贫困帽子的是那些残疾的贫困户,因为没有劳动能力而致贫,他们的脱贫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广西兴安县通过建立“阳光助残基地”,将有限的残疾资金用于帮助残疾贫困户发展肉鹅养殖,800多户残疾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

2021年1月13日,兴安县残联大门外,不大宽的水泥地上,摞着10几个纸质的箱子,箱子四周都是拇指粗细的孔,里面是一只只黄色的鹅苗,正喳喳地叫唤着。

箱子四周聚集着几十人,他们有的腿有残疾,有的患有间歇性癫痫,有的失去了一只手,有的患有眼疾……他们这些人都是兴安县残联召集前来领鹅苗饲养的残疾贫困户,正等着领了鹅苗带回家饲养。

“我今年是第二年养鹅了。去年养了50只,两个月不到,赚了3000元。主要是这鹅好养。”腿脚有些不太方便的王道宽,是该县湘漓镇江口村人,干不了重活,几年前就靠领低保和残疾补助金生活,平常在家和与人打牌耍,也没啥收入。

三年前,兴安县残联的同志找到他,告诉他,县残联与兴安县嘉鑫农业养殖合作社联合成立“阳光助残基地”,帮助有意向的残疾贫困户发展养鹅,他可以申请免费的鹅苗来养。他一听,自己屋前有一个小水塘,正好可以养鹅,鹅苗又不要钱,于是就要来了50只鹅苗。开始时,自己不会养,冷死了几只。基地的技术员听到这情况,立马教他用吊电灯供热给鹅苗取暖,才渡过了难关。等鹅长大后,基地工人告诉他,可以帮他卖。他养了70来天,每只鹅除去饲料等成本,可以得到60元收入。他卖了40多只鹅,一下子就有近3000元收入。这是他自己通过劳动赚到的收入,他非常高兴,打算每年养几批鹅来改善生活。

据了解,兴安县残联自2015年开始,就想办法用活用好残疾资金,与该县溶江镇的嘉鑫农业养殖合作社联合共同建设“阳光助残基地”,每年按低于市价的价格购买总计20万元资金的鹅苗免费发给残疾贫困户饲养,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指导。

此前,在该县农村极少有人饲养鹅,但桂林市对肉鹅的需求极大,以肉鹅为主打菜的酒店十多家,每天需要肉鹅几百只,几乎供不应求。

六年前“阳光助残基地”建立,鹅场占地17亩,有鹅舍4000平方米,是桂北县份中规模较大的鹅场,场里养有狮头鹅、武岗鹅、大白沙等品种鹅10000多羽,因养殖时期长,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四年前主要为桂林市周边县份提供鹅苗。近年来,开始规模饲养肉鹅,每年纯收入40多万元。肉鹅通过机械化宰杀、拔毛、去内脏后,按订单送到桂林市饭店和宾馆做菜销售。

“我们这鹅不愁卖,残疾贫困户养的鹅,能自己卖的可以自己卖,卖不了的我们帮收来处理后,一起供应市场。绝不能让他们有损失。”基地负责人赵保林一手拿着一只特制为鹅苗保暖的灯泡,教养殖者使用方法,一边给养殖户承诺包销售。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兴安县残联为116户残疾贫困户提供了鹅苗。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县残联为贫困残疾户免费提供鹅苗并帮助800户成功饲养,每年为每户残疾贫困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助力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并逐步使其养成自食其力的好习惯,真正把残疾资金用在了“刀刃”上。(蒋甲济、翟素敏)

(责编:周雨乐、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