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高素质委员队伍的对策思考

2021年01月06日08:38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的活力在委员,实力也在委员。笔者认为,新时代要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就必须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政协委员队伍,为政协履职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高标准,在严把委员“入口关”上下功夫

首先,政协党组要主动介入。要通过建立政协党组与党委组织部、统战部三方联动机制,对把好委员“入口关”作出明确要求。在委员具体产生过程中,政协党组应主动配合做好政协委员协商提名工作,切实参与到委员名额分配、推荐人选、组织考察等具体工作中。其次,实行拟任委员公示制度。应由纪监委、组织、统战、宣传、政协等部门组成联合考察组,对推荐人选进行系统考察后,将委员建议名单提交政协常委会讨论表决之前,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将拟提名推荐的委员建议名单进行公开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第三,要完善委员进出机制。建立政协委员退出机制,加强党委组织部、统战部和政协党组的沟通,明确规定退出情形、建立会商机制、完善退出程序。

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在提高委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首先,要引导委员参与“书香政协”活动。以“书香政协”建设为平台,依托各专门委员会和界别小组,充分发挥委员读书的主动性,鼓励引导委员人人参与、自由组群,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努力打造“书香政协”。其次,要搭建内部学习培训平台。创新和拓展委员学习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搭建委员讲堂、“同心讲座”、委员论坛、委员读书会、委员知情明政通报会等学习培训平台。第三,搭建“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平台。加强与区内外知名高校合作,举办“委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邀请全国政协和自治区政协领导、教授专家学者授课,通过“走出去培训”与“请进来授课”相结合,不断提升委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水平。

强化委员服务管理,在激发履职活力上下功夫

首先,要探索搭建“互联网+政协”平台。通过信息平台收集统计委员履职情况,包括委员参加会议、调研视察、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撰写大会发言、撰写理论文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委员通过网络提交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理论文章,实现对委员履职量化、智能化考核管理。其次,要建立完善委员服务与管理制度。制订出台政协委员履职量化综合评价办法,健全政协服务与管理委员暂行办法、加强对委员的履职量化考评管理,进一步提高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三,要推行“1+N”履职工作法。推行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政协常委、专委会主任分别联系多名政协委员的“1+N”工作法,以委员联络站为平台,建立委员联络站分片区管理、“三级”委员联动履职、“主席会议成员+专委会+界别委员”联系管理机制,推动委员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突出履职环境营造,在创造良好履职条件上下功夫

首先,要为委员履职创造知情条件。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情况通报会、研讨会、座谈会及印发学习材料等,为委员履职提供必要的信息,让委员知“上情”;要组织委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研视察,体察民情民意,让委员知“下情”;要组织委员到外地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掌握信息,让委员知“外情”。其次,要为委员履职创造转化条件。政协机关要加强与党政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督促相关部门抓好委员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各类意见建议的跟踪落实,党政督查考评部门要将党政领导批示的调研协商报告纳入督查内容,推动政协履职成果的转化落实。第三,要为委员履职创造服务条件。要关心关注政协委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开展走访委员活动,把政协机关建成“委员之家”,让委员感受到政协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委员履职成效、委员风采,让委员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政协,提高委员的社会地位,增强委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

搭建政协履职平台,在延伸协商触角上下功夫

从2017年起,钦州市政协创新建立镇(街道)委员联络站,目前全市已建立镇(街道)委员联络站46个,实现了全覆盖。要依托委员联络站平台,切实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让基层协商民主工作“活”起来。首先,要推进委员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多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推进联络站建设,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影响、有成效。其次,要创新基层民主协商的新实践。以委员联络站为平台,开展住钦自治区政协委员、市、县区三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聚焦党政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众事众议”和“微协商、微建言”履职活动,促进协商由“文对文协商”转变为“面对面协商”,形成“有事好商量、做事多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协商格局。三要建立社情民意“直通车”。以委员联络站为渠道,引导政协委员、村委干部、群众代表,围绕重点工作和热点民生问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协助党委政府化解矛盾纠纷,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政协作用。(官锡金)

(作者为钦州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

(责编:李敏军、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