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冬日的浦北县境内,笔者在福旺镇镇脚村看到,村民们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打太极,在农家书屋里还有不少村民正在认真地看书学习。
“镇脚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几年通过文化、科技、医疗下乡,村民的家庭收入有了提高,精神面貌明显变化,村容村貌也明显改观了。”钦州市浦北县福旺镇政府人大副主席梁朝江介绍。
艺术文化下乡,“润心励志”
浦北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只有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才能真正“拔穷根”“摘穷帽”,实现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果。该县通过开展“润心励志·振兴乡村”百场演出进村入户、“道德讲堂”“脱贫明白人”、感恩教育、百场公益电影、戏曲进乡村、公益扶贫演出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只要村里的音响响起,村民就知道晚上有表演。”九梅麓村村民容兴聪说。为了活跃村里的文化氛围,助推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他和两名村民自费购买乐器成立农民乐队,闲暇时间,乐队便在村里的空地上举办演出,周边的村民便是观众。
九梅麓村理事长容兴俊说:“以前村里没有文艺活动,农闲时村民选择打牌喝酒,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有文艺演出,大家的精神生活便丰富了。”
同时,针对部分贫困户存在的懒学习思想,该县通过举办“身边人讲身边事”“脱贫榜样”巡回宣讲会等活动,用生动真实的事例,潜移默化,使群众真正从思想上有了质的变化。
科技文化下乡,“造血活血”
为提高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自我“科技造血”水平,浦北县实施“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创业基地及科技能力建设示范”项目,在全县9个镇13个贫困村建立了面积达260平方米科技服务室,从全县各企事业单位、农村乡土人才中精心选派科技特派员121名,每人每年落实8000元工作经费,深入78个贫困村开展科技帮扶,为贫困村群众提供相应的科技服务。
“我县与广西农科院合作在安石镇荔枝试验示范基地试行‘光驱避’防治蛀蒂虫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为绿色水果生产及进一步建设精品荔枝龙眼果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浦北县委副书记张海兵说,该技术辐射规模已经达到了2500亩,荔枝平均亩产达3000斤,有效带动200多户贫困户的荔枝实现增收脱贫。
医疗文化下乡,“治愚治贫”
六硍镇大能村5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翟德芬阿婶检查完身体后,握着浦北县人民医院义诊医生的手说:“你们真是办好事、实事,像这样的检查要是去大医院来回一天都做不完,今天不到40分钟都看完了,不仅仅是让我们在家门口享受到免费诊疗服务,还为我们节约了时间。”
近年来,浦北县以“维护人人健康,迈向全面小康”为主题,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少生病” 。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挥医共体作用,由县人民医院派出专家组建医疗小分队,指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其中,六硍镇的医疗小分队每到一处,指导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及培训使用村医通。同时,携带心电图机、血糖仪及常用药品,为办理慢性病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义诊和送药上门。
2020年,六硍镇医疗小分队为范围内的新坡村、大能村、六台村、六秀村等18个村委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共3864人次,核查鉴定办理慢性病卡10000多份,解决了群众看病办卡难的问题。在医疗、文化、科技“三下乡”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下,浦北县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硬支撑”。(梁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