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广西中药材示范基地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南宁市江南区弄峰山铁皮石斛种植扶贫示范基地获“广西第一批中药材示范基地”称号。
近年来,江南区引进了广西弄峰山铁皮石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地2300亩,着力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指导基地于2015年8月成立了公司党支部。经过几年的经营和探索,基地产品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富硒农产品认定证书》,2018年被评为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该基地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行“党建+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合作机制,减贫带富,助力脱贫攻坚。该基地还先后接待了近千次社会团体和企业代表前来参观学习,2019年还接受了东盟10国扶贫考察团,其助力脱贫攻坚的“五种模式”倍受关注。
入股委托经营模式。该基地引导贫困户自愿把扶贫小额信贷投入到弄峰山中草药产业示范区的建设,每年按不低于投入资金的8%收益约定给委托经营的贫困户分红。2016年以来,共吸收了60户贫困户的小额信贷资金300万元及1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参与委托经营,近日增加42个贫困户21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目前已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共发放委托经营收益分红80万元。
就业扶贫发展模式。基地创建了“扶贫车间”,每年可提供8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为11户贫困户及家庭成员提供固定或者临时性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超2500元,贫困户的家庭收入不断增加。
“贫困户代养+公司按量付酬负责回收”经营模式。基地将培育一年以上的铁皮石斛种苗提供给农户代为种植管理,定期派人上门技术指导,保价回收,计量付酬,回收一斤铁皮石斛鲜茎支付贫困户120—150元代种代管报酬,一年为10户代种户增加不低于5000元的收入,今年这10户农户第一批已有20330元的收益。
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慕村村委与其合作创办了食品加工厂,每年给村集体固定分红1.2万元以及额外分红。目前,食品加工厂开始七彩泡椒的试产,正式投产后的年产量预计可达8万公斤,产值约15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蔬菜约13公顷。
建引领带富模式。基地成立了党支部,党员经常性地开展为贫困户、群众举办石斛种植技术和休闲农业集中培训,上门提供技术指导等活动,带领慕村贫困户发展多种休闲农业产业项目,利用基地的产业链带动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目前苏圩镇已有12个村(社区)160名贫困户和5个村集体有意愿加入合作模式当中来。
目前,基地的铁皮石斛年产量可达50吨,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郭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