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 脱贫路好走

田东县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巩固脱贫“生力军”

2020年11月24日11:05  来源:右江日报
 
原标题:田东县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巩固脱贫“生力军”

为了稳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近年来,田东县注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扶贫车间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不断带动农民稳定增收,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5.01%下降到2019年底的0.24%。

龙头企业牵起“牛鼻子”:驶入脱贫快车道

送完小孩上学,从龙邦村易地搬迁到思林江南小区的兰世金夫妻俩一早便赶到钱记农业循环经济500万只蛋鸡产业园做工,一人负责分捡鸡蛋,一人负责装箱,夫妻俩配合默契,“工作轻松,收入保障,我们两人每天收入近300元,过上了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2016年,该县引进钱记农业循环经济500万只蛋鸡产业园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带动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生产、入股分红、订单收购等形式分享产业收益,提升扶贫带富能力。已帮助16个贫困村通过入股分红方式增收,每村年分红达3万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清零”,带动1000户农户发展生态鸡养殖,帮助10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今年疫情期间,该公司捐赠18万枚鲜鸡蛋驰援武汉。

群雁高飞头雁领。该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主体、龙头带动”的思路,强化精准对接、精准承接、精准服务,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惠企便企服务机制,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先后引进钱记蛋鸡产业、天成集团、雄桂牧业、华润五丰、皇氏乳业、金陵集团、正大公司、富凤公司等11家外地企业进驻田东,撬动8亿多元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百冠芒果、南华糖业、增年山茶油等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全县共培育龙头企业16家,均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示范基地带动、电子商务促动、订单收购拉动等方式,带动全县761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3568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另外,还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32个,经营范围覆盖了粮油、甘蔗、蔬菜、畜禽、水产、水果等产业,以及各个产业的生产、加工、营销、流通等环节,成为示范带动产业发展以及促进稳定脱贫的龙头。

合作社吹起“船号子”:共享发展红利

近日,广西科技特派员方文远来到作登瑶族乡大板村兴民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肉牛养殖技术、饲料搭配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现场讲解、示范指导。“有了技术指导,养牛更有保障,致富路更宽了。”该合作社负责人黄雷说。

大板村兴民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吸收47户贫困户入股,每户年分红400元。带动周边60余户农户养殖肉牛,并提供牛种、牧草种子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目前存栏肉牛近300头,年出栏肉牛120余头,销售额达300万元以上。“我在养殖场务工,每天务工收入100元,还将4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牧草,土地流转年收入3600元,入股合作社每年有分红,加上小孩外出务工,我家早就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了。”养殖户黄加讲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该县坚持发展与规范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通过资金、人才、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强强联手、强弱帮带“抱团”发展,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推行“电商+”线上线下营销,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全力巩固脱贫成效,产生了双赢、多赢的效果。目前,该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41家,家庭农场157家,实现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带动8819户贫困户发展芒果、火龙果、山茶油、养猪、养鸡鸭、蔬菜等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实现了“民有、民享、民受益”。百冠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打造绿色无公害品质芒果为主旨,芒果基地面积约1万亩,从种苗供应、种植技术、果品质量、产品销售等进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带动132户贫困户518人脱贫致富,获评“全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扶贫车间架起“连心桥”:致富有了新希望

飞针走线、缝边修线……为了赶订单,35岁的唐丽在缝纫机前忙碌着,不到半个小时一件衣服的雏形就“变”了出来。“这里都是计件工资、多劳多得的,我一个月能拿近3000元,再也不用跑到外地务工了,家门口干活既能挣钱养家,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日子惬意多了。”唐丽一家2018年从思林镇坡塘村易地扶贫搬迁到盛林安置小区,她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艾雅特服饰厂做工,生活有了大变样——从农村变城镇,从瓦房变楼房,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就业,一家人和和美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县依托深圳对口扶贫协作政策,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出台优惠政策,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把企业办到乡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房屋、仓库、商铺等创办厂房式、居家式的“扶贫车间”,并在租金、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和补贴,鼓励企业多吸纳贫困劳动力从事电子加工、服装制衣、手工制品等,帮助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持家“两不误”。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该县积极落实援企稳岗补贴政策,共为扶贫车间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12.8万元,发放困难企业稳岗补贴593万元,有效推进扶贫车间复产复工。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扶贫车间40家,带动就业3583人,吸纳贫困劳动力1006人,贫困劳动力平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黄色秀)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