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020年11月17日10:36  
 

驱车四十多公里,走过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桂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甘仲平如约来到油麻镇卫生院坐诊。“我们这里离市级医院远,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看一次病不容易,甘医生来了,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挂专家号。”提起最近卫生院的变化,镇上的一名居民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桂平市扎实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体现。像甘仲平这样的医生,桂平市有40多名,他们每月至少到乡镇卫生院坐诊2次,指导卫生院的日常工作。

触角延伸 夯实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医疗条件差、水平低,一直是困扰农村群众的难题。近年来,桂平市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补齐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短板,通过组织全市业务骨干和先进医疗技术下沉基层,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在家门口看大病、看好病,医联体发挥着巨大作用。

2019年12月,油麻镇79岁的韦大爷在地里干活时感到胸痛,被送往油麻卫生院就诊。医生排除外伤的可能后,马上连线桂平市人民医院,给韦大爷做心电图检测,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进行会诊,韦大爷被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卫生院初步处理后,通过救护车转诊至桂平市人民医院,韦大爷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救治心梗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医联体成立后,我们医院的医生在专家指导下,掌握了心梗的介入治疗,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专家联线讨论病情。”油麻镇卫生院相关负责人说。

2019年,桂平市共派出专家63人次,对27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专科扶持、远程医疗、技术提升、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技术帮扶和学术交流,并搭建信息平台和远程设施设备,为基层医院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诊作出指导性建议,有效引导其治疗及转诊。

增量提质 全科医生培养再提速

10月12日上午7点多,杨金源一早就来到桂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办公室,提前做好跟随带教老师、医生查房的准备。在这个科室,他要完成10周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学习,然后再转到下一个科室。

杨金源是桂平市人民医院2019年招录的学员。在人民医院接受2年的规范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后,他将到木乐镇中心卫生院做一名全科医生。

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桂平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之一。“2018年,桂平市每万名常住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数只有0.85名,到2019年底提高至 1.53名,今年桂平市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数可实现2名以上的目标。”桂平市卫健局有关负责人说。

2018年至今,桂平市已与44 名医学生签订定向就业协议。2010年首届招录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的医学生已于2015年7月毕业,全部纳入编制管理,落实就业岗位,并安排到规培基地进行“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

多措并举 家门口有了健康“守门人”

人才是提升医疗水平的关键,桂平市着力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人才队伍素质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满足村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蒙圩镇蒙圩村的李大叔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前,到市医院看一次病,要折腾几个小时。现在,他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专家看病了。

蒙圩镇卫生院党支部副书记莫勇飞表示,医联体成立2年多来,相比往年同期,本地、异地问诊人数都有所增加。“我们院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升很快,急危重症的及时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他说,自开展医联体合作以来,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随着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和全科医生分批次奔赴全市广大农村地区开展服务,农村群众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全科医生面诊,遇到处理不了的病情可直接联系转诊,老百姓的幸福感增强了。

桂平市规范乡村医生的配置和准入,转变乡村医生身份,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建立健全在岗乡村医生养老机制,强化乡村医生管理培训指导,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全面落实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制度。目前,全市聘用乡村医生1340多名,进一步结实基层卫生网底。

随着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桂平市卫生系统基层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将愈发亮眼。(黄楚程)

来源:贵港日报

(责编:王勇、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