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流11月16日电 (吴明江、实习生韩永剑)今年以来,广西玉林北流市积极动员协调本地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推进复工复产,加快消除原材料供应环节梗阻,帮助解决企业防控物资短缺问题,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同时抓好企业复工准备,推动企业实现复工复产、达产增产。
为有效帮助本地企业解决复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北流市加强复工复产常态化指导,成立了复工联合审核领导小组,指导具备复工条件的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对于未复工复产的企业及重大项目,认真调查研究原因,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的问题。同时,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问题,北流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各联系部门对联系的企业开展对点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分批深入到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在用工、原材料供应、产品运输等方面的问题。
北流市有关部门还积极为企业调配物资,用于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及防疫一线,并多方收集口罩等防控物资联系方式,为企业拓宽购买防控物资渠道。除此之外,主动加强企业服务,开展32家2019年在库停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研服务活动、南部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服务活动、外贸企业进出口情况调研服务活动,会同财政局现场办公解决三环透水砖二期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拨付问题。
南达时装是北流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总部经济的示范企业,分别在民乐镇、白马镇建有工厂。其中,位于民乐镇农民工创业园的总部项目一期于去年年初竣工投产,主要以加工生产针织服装、毛衣,年产量可达400万件,产品远销欧美、澳洲及东盟等国家和地区。
“没想到总部项目一期投产一年,就遇到疫情这一大考。”厂长胡超群说,今年以来,公司已接到订单130万件,亟需复工稳产,受到疫情影响,用工一度出现短缺。北流市立即启动预案,前往博白、陆川、容县等地紧急招工,对人数超过30人以上的,实行“包车到点”服务,把务工人员直接送到园区或企业,为务工人员提供“从家门口上车、厂门口下车”的一站式服务。
工业是北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该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转型升级陶瓷、服装皮革、林产化工、健康食品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建筑、电子信息、建材、新能源四大产业,打造“4+4”工业体系。今年以来,为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该市各部门和工业园区管委员会出实招、用实劲,出台一揽子战“疫”助企政策,从稳岗、减负、融资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帮扶中小微企业渡难关。
位于北流市民安镇的三环集团是该市陶瓷业龙头企业,到岗员工近2000人,疫情期间,该集团行政总监郑翔宇遇到了一件贴心事——该市交运局局长李艺在工业园区企业微信群里发消息称,该市拟将优化公交线路,接送园区企业员工上下班。“让公交车开到集团门口,是我们的梦想之一,没想到在疫情大考中要实现了。”郑翔宇点赞道。
北流地处粤桂两省区交界,前临北部湾,毗邻大湾区,新一轮连接大湾区交通建设会战完成后,将有五条连接大湾区出省通道,此外,南深高铁玉林主站点也在北流,具有“东融”的先行优势。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北流市认真贯彻落实玉林市有关“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广西·玉林)战略部署,以广西(北流)轻工产业园建设项目为载体,从“软”“硬”两个方面强化产业要素保障,规模化开发集聚资金、土地、劳动力、交通、环境、技术、原材料、市场等“硬”要素和制度、服务、文化等“软”要素,形成要素洼地,支撑产业发展。并通过打造专业工业园,以专业工业园承接大湾区专业镇的产业集群升级式转移。
广西(北流)轻工产业园还积极推进“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引进PPP模式与第三方管理运营,积极搭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招商引资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市场化招商及专业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各项企业需求以及园区短板问题。同时,建立社会化专业招商机制,加快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投资项目,建设“两湾”产业融合招商中心,以产业协作、物流配套为重点,以点带链,促进要素整合、产业融合,对接大湾区、北部湾企业,进一步扩大园区招商引资优势。
除此之外,广西(北流)轻工产业园还采用中转孵化与建厂同步模式,建设企业中转孵化基地,以专业工业园模式吸引大湾区专业镇升级式转移。科学规划提高产业链各环节协同效率,统一解决物流、环保、生活配套等各类问题,降低企业建厂成本。同时,园区积极建设桂东南分拨中心和现代智慧物流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和表面处理中心,解决工业核心环节配套问题。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北流市主要经济指标不降反增、其中GDP增长3.1%,财政收入增长26.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目前,北流市正深入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做好四季度稳增长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打好工业产业达产增产大会战,推动四季度工业稳增长,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