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抓乡促村工作,破解青年党员发展难、后备人才培养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等“三难”问题,今年以来,防城港市在广西率先推进乡镇党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出台了《防城港市乡镇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23个乡镇全覆盖成立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并建立党支部,积极为青年人才、农村党员和后备人才搭建“选、培、用”一体化新平台,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特色鲜明的基层党建新路子。
建立完善动态排查机制,让农村青年人才找到“大家庭”。一是开展全覆盖摸底遍访。各乡镇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对45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青年进行全面摸底,深入了解从业状况、技能特长、现实表现等方面情况,全面掌握本地农村青年人才现状。将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工作纳入各乡镇党委年度党建计划和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年内遍访乡镇青年人才。二是组建农村青年人才库。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群团推荐、个人自荐“五荐”方式,坚持“应入尽入”,有倾向性地将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成员等6类青年全部纳入乡镇“农村青年人才库”,作为重点培养服务对象,把各类农村人才团结和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目前全市各乡镇累计吸纳青年人才2287人。三是精准化择优发展党员。将党员发展计划指标向边境地区、向农村人才倾斜,按照“遴选入库—跟踪考察—重点培养—推荐使用”的程序,在乡镇党委的统筹下,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结合党员队伍结构现状、发展需求和青年人才实际,重点从青年人才库中遴选思想好、能致富、敢带头的优秀青年人才发展党员,不断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注入新活力。今年以来全市各乡镇共有55名优秀青年人才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建立完善多元培养机制,让农村青年人才爱上“大学校”。一是构建三级培训体系。依托党校、党性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产业发展基地等平台,通过整合金融、农业、人社、科技、住建、文旅等各级各部门的培训资源,以及邀请银行金融行业、培训机构等参与,着力构建市、县、乡三级立体培训培养体系,提升基层农村青年人才综合能力素质。二是开展丰富多元培训。着眼于农村青年不同的发展需求,开展政策法规、融资贷款、农业技术、市场营销等各项业务知识和厨师烹饪、保育护理技能培训,为广大农村青年人才提供分类分批、个性化、定制化的培训内容,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习氛围持续升温。目前,全市各乡镇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已举办各类培训班19期,培训学员1495人次。三是引导抱团互学互助。依托乡村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服务中心致富能手、青年人才聚集的优势,以乡村产业带头人为引领,积极引导成立乡镇青年创业先锋协会,为创业青年打造交流平台,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各行各业青年创业人才资源共享、互学互助、共同发展。
建立完善锻炼使用机制,让农村青年人才登上“大舞台”。一是推动党员发挥作用。建立健全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党支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安排青年党员参与脱贫攻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发展、纠纷调解、重大项目建设等农业农村工作,充分激发青年人才创业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的热情和干劲,有力推动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振兴。二是坚持精细分类管理。针对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外出党员等不同类型农村青年党员,开展精细化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实施积分化管理,督促全体在职党员立足岗位实际勤恳履职、创先争优。对无职党员积极引导参与到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工作活动,推动青年党员勇当主力,争当先锋。对外出党员,开展经常联系、返乡教育等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家乡发展建设。三是加大推荐使用力度。对综合素质较高、群众基础较好、工作能力突出的农村青年党员,推荐纳入村级年轻后备力量培养管理;对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优秀农村青年党员,及时压担锻炼,适时选拔到村“两委”工作岗位,有效促进了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切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中共防城港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