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石漠化治理释放生态红利助脱贫

2020年11月11日16:32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九分石头一分土,寸土如金水如油”,这是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石漠化地区的典型写照。如今,经过治理后的石山土地上,长出了火龙果、竹子、松树、桑树苗等等,一派喜人的景象。

广西田东县岩溶面积478.72平方公里,涉及7个乡镇36个村15万多人,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7%;石漠化面积269.49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57%,因此田东县被列为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

近年来,广西田东县打破政府包办的传统思维定式,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改善农村基础发展条件、助推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新路子。

创新方式,吸纳多方资本参与治理。“通过整合扶贫、农发、农业、水利等部门资金和社会资本,理顺现代农业投融资机制,2008年-2019年,广西田东县持续实施公路可视面山等绿化治理项目,累计投入12237万元开展石漠化治理项目。”县发改局负责人说。作登瑶族乡是广西田东县辖下的唯一民族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田东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的核心区域。过去,这里曾是一座座荒芜的石头山,加之附近的村民们常年放火烧山及过度放牧,让石漠化状况日益严重。如今,站在经过治理后的梅林村附近山头,石山已变成了青山,放眼望去,成片的竹子迎风摇曳、长势良好。据村支书介绍,目前,梅林村已完成绿化面积1000余亩,累计种植竹子、皂角树、松树等树种48万株。

聘请贫困村民当护林员,激发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如今在石漠化治理村的树林中,每天都有护林员在巡护树林。班顺环是作登瑶族乡梅林村村民,今年50岁的他见证了荒坡披“绿装”的全过程。正是基于这份了解,班顺环对这片树林的感情很深,2017年1月被聘为护林员后,他每天和3名护林员在这里除草、浇水、施肥,干旱时期,他们还用运水车拉水为树木浇水。“三年多来我获得生态护林员劳务补助32O00多元,2018年全家实现了脱贫,巩固脱贫成果有了保障。”班顺环高兴地说。像班顺环一样,守着石头山过了半辈子的村民不在少数,过去,村民们常放火烧山,山里放养牛羊。现在,通过聘请村民成为护林员,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还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打破了刀耕火种、越烧越穷的怪圈。目前,全县聘请护林员844人,他们都是贫困户的劳动力,有的护林有了工作获得了报酬增加收入脱了贫,有的巩固了脱贫成果。

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林果,农民有收入荒山披绿装。广西田东县将桑蚕产业列入2017一2025年产业布局规划,争取到2020年底,全县建成1万亩以上蚕桑种植基地。优先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自发种桑树苗2亩(含)以上的农户,成活率85%以上的奖补500元/亩。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县桑园种植面积达0.67万亩,累计发放蚕种4012张,销售鲜茧2712担,产值41.73万元,辐射带动一批贫困户增收脱贫。思林镇双燕村是石山村,全村3个自然屯11个村民小组,共454户1784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40人。2015年2月开始引进种桑养蚕项目,成立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发展,目前,全村及周边村屯种植桑树面积达800多亩,涉及农户93户,产值约200万元,辐射带动1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双燕村贫困户黄桂如,全家5口人,种植桑树10亩养蚕,年收入5万元,2018年全家就脱了贫。

2017年以来,广西田东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在思林镇定阳村、广养村等石漠化连片地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广西田东金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抓住这一机遇,流转1000亩土地,邀请附近的163户贫困户入股种植火龙果,并吸纳170个贫困劳动力就业。原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飘香的果林,带动村民增收致富,163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目前,全县已建成三个石漠化地区农业产业示范点,其中种植芒果5000亩,葡萄550亩,火龙果1000亩,构树200亩,桑蚕2000亩,种植中草药1000亩,台湾柠檬200亩,年产值约10720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

作登瑶族乡和思林镇只是广西田东县石漠化治理成效的小小缩影。“自2008年以来,广西田东县累计实施完成植被管护1113.9公顷,封山育林5695.4公顷,人工造林445.88公顷,完成治理岩溶面积420.61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267.22平方公里,让石山披上了“绿装”,荒山变成了青山。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57%提高到目前的63.76%,截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减贫12960户5099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4%,一举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这其中,石漠化治理功不可没。”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说。(庞革平、周章师、汤雪莹)

(责编:周雨乐、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