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色市凌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油茶树,过去,由于缺乏有效引导、有力扶持和有序管理,该县油茶产业一直处于原始生产、无序生产状态,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石山窝窝种致富树
“今年收入可观,低产改造13亩油茶打油500多斤,去年种了50亩油茶幼苗,今年可收入10万元左右。”在凌云县加尤镇磨贤村,石山油茶种植户杨文豪笑着说。
磨贤村是一个典型的石漠化山区,种石山油茶是磨贤村的食用油产业支柱,被当地群众称为“石头上的油”。2017年,全村石山油茶面积达500余亩,产值50万元。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之下,磨贤村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开始转变产业模式,大力发展石山油茶种植,又在原有的石山区域内低产油茶改造,供贫困户吃到自家种植油。农户们的积极性也非常高。目前,新增1200亩,总产值可达120万元。
全村油茶产业覆盖全村565户,其中贫困户226户,每年能有2—5万的收入,依靠这一产业已带动了21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部分脱贫户还盖起了新房,买了新车。
土山因地制宜助农
走在上蒙村油茶地,听到勤劳的笑语,王亮的爱人正在采摘油茶、满山油茶果把树压弯腰,树品质矮结果多油质饱满,正在装袋子的陆绍杰介绍说:“油茶在自己出生前就种植,在没有低产改造前,每亩能收入400元就不错了。”经过政府领导提出低产改造过程中不少民众不愿意把祖辈留下来的进行更新品种。
后来上蒙村驻村书记杨洋和村支书带头走家入户进行面对面交流,说动了,王亮一家开始对自家的100多亩油茶进行低产改造,现在王亮家油茶每亩收入在900多元,买油茶得10多万元现在买了新车。
现村民低产改造油茶,不再犹豫为了能更好的增收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已经基本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现有土山油茶7700亩通过低产改造,预计群众增收42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效果较为显著。上蒙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345人,每家都低产油茶改造了,农户年收入多的达10万于元,少的不低于4万元,已带动7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合作社助农脱贫
“今年的油茶果结得这么好,预计每亩比往年增收800多元以上,要不了几年我们农民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啦。”10月21日,凌云县下甲乡双达村村民唐兆八笑呵呵地说。
2012年底,以杨国锋为社长的凌云县下甲乡双达农民油茶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并运营。经过合作社的牵头,双达村2013年完成4000亩油茶林低产改造。双达村委主任黄寿介绍,通过低产改造,预计群众增收350万元。
双达村油茶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以油茶林、资金、劳力等要素入股合作社,产生的效益按入股比例分红。农户年收入多的达8万元,少的不低于2万元。该合作社已带动26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该县将发展油茶产业与推进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建设油茶低改示范点、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等措施,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社投资和农民参与油茶基地建设。目前,全县油茶面积27.1万亩,产值3.9亿元,覆盖贫困户2800多户1万余人。(周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