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之年,要怎样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广西兴业县从党建的角度出发,持续深化“135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扎实推进政策衔接、产业发展、队伍转变、乡村治理等工作,切实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党建“接力棒”传递好,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把“脱贫政策”接力到“振兴政策”
该县重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衔接、制度衔接,及时总结提炼在脱贫攻坚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其上升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制度机制,促进乡村振兴。接力“书记问效”制度,召开“书记面对面”问效党建工作专题会暨基层党建“四个年”活动动员会、机关党建工作会议,将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成效作为“书记问效”的重点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不断压实主体责任。接力党员干部结对机制,着眼于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把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机制作为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机制固定下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该县已有630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到结对中。
把“产业扶贫”接力到“产业兴旺”
该县坚持党建引领,按照“设施提档、统筹布局、连片建设、规模发展”的思路,持续推进县、镇、村三级产业园建设,全面壮大集体经济。加强财政、金融、土地等各方面支持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持续发展优质稻、猪、鸡、虾蚝、光伏发电5项和食用菌及农(林)产品深加工2项的“5+2”特色产业,不断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样板。目前,该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5%,51个集体经济项目扎实推进,整合投入产业园建设资金115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3500多个,全县12个预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5万元。
把“扶贫队伍”接力到“振兴队伍”
依托今年开展的“脱贫攻坚组织保障质量提升年”活动,坚持“外引”与“内育”相结合,把人才引培贯穿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不断加强与华东理工大学、湖北大学、玉林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高校专家和农业农村、经贸科技等部门一起,开展科技下乡、人才下沉、文化进村服务活动,鼓励专家学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耕种好兴业这块乡村振兴发展的“试验田”。完善后备力量培养方式,健全村(社区)干部队伍待遇保障体系,用足用好乡土人才、返乡人才政策,锻造一批品行端正、能力突出、群众公认、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培养一批懂技术、善耕作的“土专家”“田秀才”,为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支撑。近年来,该县共引培乡土人才553名,邀请专家学者科研指导、授课培训30余次,带动群众脱贫致富9000多人。
把“乡村美化”接力到“乡村治理”
该县持续开展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三清三拆”、乡村风貌改造、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促进“美化”与“治理”相融合。加强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和监管,加大对违法违章建房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周、月、季、年”4个时间节点进行“周清扫、月检查、季督导、年总评”,每年正面激励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负面警示一批后进单位和个人的美化村屯环境“411工作法”,党员干部纷纷争当“先锋”,引导农民群众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抓好基层共治自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今年以来,该县全县领导干部参与活动8300人次,带动群众参与活动6.5万余人次。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沟渠、池塘1.4万多处,拆除乱搭乱盖、危旧房等2000多处。(黎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