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贫穷之山 拔除穷困之根

广西写下脱贫史上不朽诗篇

2020年10月17日09:02  来源:广西日报
 

2012-2019年,全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32万人,年均减贫116.5万人,46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8%降至0.6%。

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76元,比2015年增加4209元,年均增长9.63%,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2%,对24.8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进行改造,完成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153.2万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山歌唱出心中喜悦,铜鼓激荡胸中豪情。广西作为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第一民生工程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心和决心,翻越贫穷之山,拔除穷困之根,贫困地区面貌焕然一新。

收入提高荷包鼓

“两年前,我种下20多亩姑辽茶。现在,一年有五六万元收入,顺利脱贫。”回顾自己的脱贫之路,扶绥县六头村村民农世权直言姑辽茶是“救星”。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十三五”以来,广西以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为抓手,集中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推动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劣到优,形成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产业”的扶贫产业体系。目前,全区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118.23万户,覆盖率达96.36%。

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虎头村将69栋民居进行3D彩绘,落后小渔村变成七彩“童话小镇”,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收入乐得村民合不拢嘴。

文化旅游助脱贫,青山金山两兼得。我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富民作用,2020年上半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7724.37万人次,恢复至同期水平的44.4%,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3.2%,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

在贺州市超群实业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贫困劳动力安心上班,每月3500元收入稳稳当当,还不耽误照顾家里。

扶贫车间以带动脱贫为宗旨,着力解决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截至2019年底,广西已认定就业扶贫车间3233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3.45万人。数据显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务工收入和户均收入分别比2015年翻了两番。

在东兴,贫困边民加入边民互助组(合作社),参与边贸、运输、装卸、加工等,每人每天收入多则两三百元,少则八九十元。

广西引导边民特别是贫困边民从事贸易、加工、运输等实现增收脱贫,边民互市贸易量和带动贫困边民脱贫数量居全国第一。2019年底,8个沿边县(市、区)134个贫困村8.17万人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69%。

条件改善生活美

“喝上放心水,水甜心更甜!”崇左市江州区通过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为板利乡那忙村新打水源井1眼,铺设管网2000多米,实现全村供水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采取新建、扩建及管网延伸等多种措施,补齐贫困地区水利薄弱短板,受益总人口1669.72万人,解决了152万名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融水苗族自治县组织贫困群众6370人参加村路建设,带动人均创收3.82万元,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十三五”以来,广西累计投入216亿元,实现1617个建制村通硬化道路1834公里;投入176.8亿元,实现自然村(屯)通砂石或硬化道路5.29万公里。到2018年底,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硬化道路,所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含有贫困人口20户以上的自然村(屯)全部通砂石路以上道路,提前两年实现自治区“十三五”交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因为贫困,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学生杨盛彪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心里又甜又苦。党委、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让他冲破贫困的障碍,延续了求学之路。

2015年以来,广西统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等专项资金,倾斜投入全区54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区),覆盖2.6万余所学校,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同时,狠抓控辍保学,建立健全“双线四包”工作机制,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一个不漏;通过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应助尽助,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资源两水苗族乡和平村大碑屯贫困户杨盛叔,与乡卫生院签订“乡村医生入户服务”协议后,享受到便捷免费的医疗服务。

“十三五”以来,广西以实施基本医疗保障战役为载体,加大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力度,推动医疗保障政策落地惠民,实现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全覆盖,最大程度减少因病致贫返贫。

“能住上大房子,以前我真是想都不敢想。”灵山县烟墩镇司练村莫淞发一家原来住在半山腰的土坯房里,每到雨天提心吊胆。镇里的帮扶干部帮他申请危房改造,让他建起宽敞的小平房。

广西优先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2016-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广西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51.4亿元,完成45.9万户危房改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24.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水平从2015年的52.3%上升至2019年的96.8%。

2019年底,广西易地扶贫搬迁506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搬迁对象16.3万多户71万人全部搬迁入住,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搬迁建设和入住任务。“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经过不懈努力,广西贫困地区道路、住房、饮水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持续健全,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一一化解。

能力提升“翅膀硬”

通过构筑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广西以各种方式促进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并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使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工作本领明显提高,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干群精神面貌全面提振。

来自靖西市新靖镇城良村一个贫困家庭的黄承志,获益于深圳对口百色扶贫免费培养高技能人才项目,在中国技能大赛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荣获第五名,并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到俄罗斯参赛获优胜奖。

2015年以来,广西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41亿元,扶持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和青壮年劳动力148.86万人次接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助其稳定就业、自主创业。

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双垌村党支部书记岑柳宗,带领村民修路搭桥,发展水果种植、笋干加工等特色经济,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自己也荣获“全区脱贫攻坚好支书”称号。

脱贫攻坚党旗红。广西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把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群众的“主心骨”。

柳州市鱼峰区以“村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党支部+合作社+村级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特色项目,探索“共建共享”的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全部达到5万元的目标,部分村突破10万元。

2019年,广西争取中央支持并从自治区本级共筹措财政资金6.9亿元,重点扶持1305个村建设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示范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3452万元。截至2019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新增总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4.38亿元;每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4万元以上。(记者 陈静)

(责编:周雨乐、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