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

广西“十三五”发展成就综述之桂林篇

2020年10月11日08:44  来源:广西日报
 
原标题: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富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即将收官,桂林迈入丰收季节。天更蓝,水更清,产业更强,城市更美,日子更好了!

“十三五”时期,桂林按照“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目标不断奋进;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工业、农村振兴两大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受益良多。

聚焦国家战略

文旅融合建设旅游胜地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中,桂林共接待游客29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36亿元。各方游客到桂林后惊喜地发现,不仅山水愈加靓丽,更增添了“一城文化满城绿”的神韵。

以落实《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坚持“一本蓝图绘到底”,一体谋划、联动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旅游服务逐步提升、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旅游产品业态不断丰富,桂林成为广西文旅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这五年,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定位基本实现。

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桂林喀斯特、资源八角寨、兴安灵渠、龙脊梯田成为世界遗产,培育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一大批新模式、新业态;国内率先试点实施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创新旅游监管体制……

——这五年,旅游重大项目纷纷崛起。

百米摩天轮高耸漓江之畔,大型综合游乐区正加紧建设;高档度假屋、星级酒店星罗棋布……总投资160亿元的雁山融创文化旅游城项目一期,即将于年底全面完工并陆续开业。

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过程中,引进会仙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小镇、愚自乐园地中海度假村(二期)、益田(雁山)民国风情小镇等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推动了桂林旅游由单一观光型向多元综合型发展。

——这五年,文旅融合成为新典范。

桂林市始终坚持大旅游、大文化、大融合思路,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联动、融合提升。

民族风情浓郁的“桂林千古情”开业运营并持续火爆;重建逍遥楼及修缮后的正阳东西巷成为旅游新地标;一大批古镇古村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传统村落73个,居全区第一;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取得跨越式发展,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馆)开馆当年接待游客超过130万人次。

数据是成果最好的佐证:桂林市旅游接待人数2015年为4470万人次,2019年增至1.38亿人次;旅游收入含金量越来越高,从2015年的517.3亿元到2019年的1874.25亿元。

坚守生态理念

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桂林市通报了生态环境质量等情况:2019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3天,优良率88.5%,成为全区连续5年完成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指标的唯一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1.58%,森林蓄积量提高到1.19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和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持续保持全区领先。

“十三五”期间,桂林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市上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一抓到底的韧劲,清除生态环保领域的沉疴痼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五年,科学保护好漓江始终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核心。

持续重点推进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先后投入近70亿元强力治水,打好“补水、治水、引水”组合拳,重点实施漓江(城市段)排污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程,建成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构建漓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的保护与修复机制。

——这五年,治理污染始终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为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突出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对全市248家砖厂进行专项整治,关停76家,114家砖厂在全区率先实现在线监控;对全市550余台燃煤小锅炉进行整治,整治完成率达95%;市区及周边县110家采石场完成整治;机动车尾气管理取得1个全国唯一、5个全区率先的显著成绩,其成功经验获全区推广。

培育崭新动能

聚力城乡协调发展

日前,桂林市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前8月桂林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2%,比全区高14.8个百分点;截至8月,工业投资增速已实现连续5个月正增长。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今年疫情影响下,桂林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工业振兴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实施,城乡协调推进。

——这五年,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速。

“十三五”以来,桂林积极破解经济结构不完善的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锻造经济特别是高新产业“硬实力”,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工业强龙头卓有成效。全部建成后计划年产能达1亿部手机的深科技一期投产、二期开工建设,三期正在积极准备,上下游项目不断落地,正在向1000亿元信息产业集群稳步迈进;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基地、福达阿尔芬大型曲轴等项目竣工投产,平钢、中国中药(桂林)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一批生态食品、电力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商用车、轨道交通等产业集群正迅速形成。

三大产业园区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园区面积增加94.5平方公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形成了一批新产业,坤弘量子、智神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花江智慧谷等项目高效推进,“PPP+产业园”模式成效明显。

——这五年,乡村振兴展现新面貌。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以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田园综合体两大“书记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第四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书记工程”竣工验收,累计示范乡镇建成区面积增长5.4倍、常住人口增长6.7倍。建成第一批田园综合体17个,以点连线、以线扩面,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提前1年完成。2015年,全市2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510个贫困村,到今年年底将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形成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经过五年不懈努力,桂林市“十三五”规划实施主要指标进度总体符合预期,到今年上半年,14项约束性指标有13项达到预期,19项预期性指标有10项提前完成或达到预期。6大类53项指标有37项提前完成,总体实现进程达97.7%,居全区前列。(记者 李 耿)

(责编:李敏军、陈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