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粤桂消费扶贫协作平台 助力广西农产品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2020年09月22日15:30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2020年,广西广东携手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粤桂消费扶贫工作。坚持以政策扶持为引领,以政企联动为抓手,以广西扶贫农产品认定和“圳品”认定为带动,以完善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积极打造“电商+基地+农户”的消费扶贫模式。

截至7月底,累计销往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收益达119.67亿元,其中广东省采购、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92.95亿元,不仅缓解了广西33个结对贫困县农产品滞销局面,也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极大促进了贫困户产业增收脱贫,充分利用粤桂消费扶贫协作平台,助力广西农产品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出台扶持政策,激发消费扶贫巨大潜能

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积极性,拓宽广西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消除疫情影响,自治区扶贫办、农业农村厅、供销社等八部门联合出台《进一步推进消费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桂开办发〔2020〕15号),同时两省区扶贫、财政部门联合研究制定《广东帮扶广西财政扶贫协作资金支持消费扶贫若干措施》,从扶持贫困地区消费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市场流通、扶持市场主体收购等方面,广泛动员、引导、激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消费扶贫,激发消费扶贫巨大潜能。

加大扶贫农副产品分拣加工车间、仓储冷库和流通冷链建设力度,助力打通农产品到商品“最初一公里”。2020年粤桂帮扶资金加大扶贫农副产品分拣加工车间、仓储冷库和流通冷链建设力度,并以“公司+ 基地+贫困户”、资产收益分红、就业扶贫车间等方式带贫,帮扶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和设施原则上应归属于贫困村集体或折股量化到贫困户、贫困村集体。全区拟投资6.73亿元,其中粤桂帮扶资金2.19万元,在33个贫困县统一规划布局,建设53个农业品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打通田间地头农产品到商品的“最初一公里”。

支持市场主体流通环节贷款贴息,助力农产品市场稳定。2020年粤桂帮扶资金支持对各类市场主体收购当地扶贫农副产品的流通环节贷款贴息,贴息标准不超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60%。

扶持市场主体收购收贮贫困县滞销扶贫农副产品,助力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2020年因自然灾害和疫情等特殊原因造成贫困县大面积农产品滞销时,可根据实际需要,粤桂帮扶资金扶持对收购收贮当地滞销扶贫农副产品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奖补资金,按照不超过其收购收贮当地滞销扶贫农副产品总金额的8%进行奖补。每个收购收贮企业年度最高奖补金额不超20万元;按规定计算的年度奖补金额低于2万元的,不予奖补。

借力扶贫产品认定,提升消费扶贫农产品品质

认真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工作,确保消费扶贫农产品品质。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消费扶贫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广西扶贫产品认证工作,确保消费扶贫农产品品质。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等7家单位《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做细做实消费扶贫行动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自治区扶贫办等8部门联合制定了《进一步推进消费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进全区消费扶贫工作。制定出台了广西扶贫产品认定方案,明确认定的标准、程序和带贫模式人数产品量等量化指标,对国家认定的扶贫产品加贴广西标识,推广贫困户生产主体溯源工作,对经认定的扶贫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检测检疫、仓储物流、销售等方面给予以支持。截至7月底,全区已认定106个县1252个供应商的3552个农产品(其中8市33县已认定90个供应商,178个种类、937个扶贫农产品),产品价值总量386.89亿元,全区扶贫农产品销往全国收益达119.67亿元,其中广东省采购、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92.95亿元。

联合打造“圳品”品牌,提升消费扶贫农产品品质。粤桂两省区积极推动“圳品”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建立东西部的供应链资源,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品牌扶贫,联合打造“圳品”品牌,提升消费扶贫农产品品质。一是今年3月以来,深圳标准促进会与农业农村厅共同组织了“圳品”认证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前后两次到广西河池市、百色市进行实地调研,开展“圳品”认证业务指导和现场评价,并从质量标准、源头与过程管理等方面给予地方专业辅导。最终,百色芒果、田阳小番茄、环江沃柑、巴马香米、大化冰鲜鸡等10个基地7个特色扶贫产品获得了首批“圳品”称号。5月14日,首批广西优质农产品“圳品”颁证暨商贸签约仪式在南宁成功举办,盒马鲜生、天虹商场分别与“圳品”供应企业签署了采购意向合同,截至目前,深桂两地已签订了10.5亿元的农产品销售协议。二是6月份以来围绕“一县一品”的工作目标,已组织33县第二批50多家企业申报“圳品”,并组织集中培训,统筹推进广西优质特色农产品纳入“圳品”管理体系,全力助推广西优质特色农产品融入大湾区市场。

消费和产业结合,建立长效扶贫机制

粤桂两省区认真调研,分析问题,找准两地的结合点,将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将广西的优质农产品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广阔的市场对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6月8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签订《广西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今后3年内在广西建设30—-50个供深农产品基地,并与深圳的“菜篮子基地”认证衔接起来,提高广西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建立长效供需机制,同时与带贫益贫机制挂钩,强化消费扶贫。积极引进深圳茂雄、金晋、雅枫、金谷园等农业龙头企业到广西建立农产品基地,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基地”等产业合作模式,完善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已有9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协议投资20亿元,茂雄集团投资2亿元的巴马农产品基地已于6月开工建设。

多措并举开拓消费市场。粤桂两省区多措并举开拓消费扶贫市场,助力解决农村品销售问题。一是牢牢把握广东省在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划定一定区域供广西建设“广西馆”的重要机遇,全面宣传推介广西特色产品,助推广西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广西馆”自2019年11月12日开馆以来,入驻企业350多家,参展名特优农产品1600多种。二是采取多方式,开辟多渠道加强销售对接,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广西开展了“区长”“县长”网上带货活动,组织了“区对县”定向结对采购,各部门多渠道应急解决种养殖户当下最紧迫的滞销问题等方式,有效的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三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大型商超和电商的作用,形成“电商+基地+贫困户”模式,有效促进了消费扶贫。如罗城县通过“电商+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中欧、庆丰、惠周到等公司销往广东及东部地区订单数量约43200件,销售总额468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深农集团、百果园、点筹网等龙头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发挥自身销售渠道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实地采购共同发力;盒马鲜生、沃尔玛、天虹、万佳等东部大型商超与广西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消费扶贫。粤桂两省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加消费扶贫,助力构建消费扶贫大格局。一是广泛动员新闻媒体拓宽社会购买渠道。广东省及各市媒体广泛报道广西农产品滞销情况、消费扶贫相关政策、滞销农产品销售对接渠道,扩大宣传,广泛发动,极大鼓励了企业参与购买滞销产品。二是积极参加"战疫战贫与你同行"暨520消费扶贫云上行活动。通过参加由广东省扶贫办联合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扶贫办举办的“战疫战贫与你同行”暨520消费扶贫云上行活动,采取“1+7”模式联动,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深化和拓展粤桂扶贫协作,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滞销问题。三是通过“深圳采购扶贫馆”“圳扶贫”(线上扶贫交易平台)等平台,动员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购买扶贫产品,助力消费扶贫。目前,深圳福田、宝安、龙华、大鹏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的食堂、餐厅优先采购河池对口县的农特产品,要求各帮扶区在每个对口县完成不少于1000万元消费扶贫采购任务,并建立长期定向采购合作机制。(蒋海生)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