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养蚕过上好日子

——广西东兰县残疾青年孔庆敏的脱贫故事

2020年09月04日16:29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得多了。特别是路到家门口,吃穿住行都方便,一切都好起来了。”9月2日,广西东兰县三弄瑶族乡全洞村全洞屯的残疾人孔庆敏谈及脱贫后的生活,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全洞村距离东兰县城约30公里,高山环绕,村里土地石漠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亩。2015年底,全洞村被确定为深度贫困村,全村220户825人中,有128户519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孔庆敏户就是其中之一。

1996年春节过后,孔庆敏在南丹县车河镇干起了挖矿工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孔庆敏在工地上意外受伤,右腿落下了残疾。“躺在医院里,我原以为保不住右腿了,后来经过治疗把腿接回去了。”孔庆敏回忆,“现在可以正常行走,但是腿不能弯曲也干不了重活,而且碰到下雨天腿就会酸疼。”

行动不便的他回到老家,仅靠着种地和养牲畜来支撑家庭开支,家里8口人,生活捉襟见肘。此外,家里还有年过七旬的父母亲,特别是老父亲因长年操劳,积劳成疾,眼睛已几近失明。

穷则思变。2014年始,蚕茧价格开始走高。孔庆敏尝试种桑养蚕,为此,他还和爱人商量了好几次:“家里的地都是石山地,很难发展其他产业,就算都种玉米,收入也是少得可怜,比不上种桑养蚕划算。”

因家里劳动力少,加上场地受限,孔庆敏每次只能养一张蚕种。好在,卖一批蚕茧收入就比全年种植玉米还多。

在县残联的阳光助残政策支持下,他新建了一间蚕房,扩大了养蚕面积。每年的养蚕季节,一家人单靠养蚕,每个月就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

“养蚕的收入显而易见,隔壁邻居见此有很大的触动。”孔庆敏说,他不仅自己继续养蚕,还带领村里其他的贫困户一起养蚕。

后来,为了方便养蚕,减少腿伤带来的不便,孔庆敏还在蚕房里搭建了简易的轨道喂蚕车。每次捡完桑叶,他就爬上轨道喂蚕车,轻轻一撒,桑叶就更加均匀地送到蚕宝宝的身上。

2016年,孔庆敏家脱贫了,成为左邻右舍眼中主动脱贫的代表。“他们说我是村里主动脱贫‘第一人’,大概是养蚕养出好日子来。”说到这,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撇过头。

家里积攒了一些钱后,孔庆敏立即把意外摔倒受伤导致尿路堵塞的父亲,送到医院做了手术。父亲术后恢复良好。今年6月份,孔庆敏又带父亲到东兰县人民医院手术,一共花了17600元,但新农合给报销了90%,自己支付不到1600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他说,要是在过去,光1万多元的手术费用就能掏光家底,他打心底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如今,除了养蚕,孔庆敏还饲养了5头猪和三四十只鸡,“我的腿脚不方便,只能做力所能及的劳动,来增加收入,解决生活难题。”

孔庆敏一家脱贫摘帽后,仍然继续享受建档立卡户的相关政策。针对孔庆明一家的特殊情况,今年初,经过村“两委”和三弄瑶族乡政府的评选,一家人享受到低保A类政策,每个月有2800元的低保收入。加上其他收入,他们家每月收入超过4000元,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家里该享受的政策都得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让我们过上好日子。”

面对今后的生活,孔庆敏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笑着说:“我们养蚕也有经验了,收入还可以,现在家里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困难。日子这样平淡地过就满足了。”(潘剑、卢涵)

(责编:王芳、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