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靖西市大莫村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扶贫
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本报记者 张云河 葛孟超
广西百色靖西市大莫村的一个山坡上,6头黄牛正悠闲地吃草。“一头育肥的牛能卖万把块,山那边还有我家20只羊,出栏后每只也能挣1000多块。”正在放牧的村民陆金从介绍。
这些年,广西大力扶持扶贫产业发展,确定86种产业形成特色产业目录,集中力量投入产业奖补资金、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各地扶贫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借力产业扶贫,大莫村发展起了优质稻种植等特色产业。
2018年,大莫村成立村集体股份公司——靖西市兴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中科畜牧(深圳)有限公司合作经营,建起了大莫生态养殖场。“像陆金从这样的散养农户,依托生态养殖场,养殖技术有人教,牛羊销售有保障。”大莫村第一书记王翔说。
“去年我家摘了贫困帽,最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再买10只母羊。”陆金从说,“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以前每逢旱季,连着三四个月不下雨,只有一眼山泉供村民取水。人缺水,地更缺,一垄接一垄,尽是望天田。
2018年初,村民们顺着山泉水,历经曲折找到了5个水源地。当年7月,对口帮扶大莫村的深圳市龙岗区出资160万元,建成5个高位水池和7.5公里长的引水管道。村民吕朝乖说:“如今,不光喝水不发愁,家家还建了卫生厕所。”
去年初,大莫村建成防渗水利工程,农田灌溉问题也迎刃而解。借力粤桂对口扶贫协作,大莫村还实施了道路修整、电力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如今,村里建起了卫生室、农家书屋、戏台、篮球场等,村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广西发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沿海沿边区位优势
开放合作带来新气象
本报记者 周小苑 葛孟超 李 纵
“以前我家住在周边的山上,种植甘蔗,平时也会下山打零工,但收入低,也不稳定。”2018年,35岁的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罗回村村民陆娟妹搬迁至共宜幸福家园,“现在每天在扶贫车间做工,每个季度有分红,孩子上学就在小区门口,日子越过越开心。”
龙州境内群山连绵,谷深林密。过去,这里交通闭塞、发展滞后。如今,龙州加快建设边贸口岸和互市贸易点,着力发展边境贸易和边贸产业。
共宜幸福家园社区,是龙州县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目前已安置群众753户、2300多人,通过创办扶贫车间、组织参与边贸运输,让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今年我们已经拿到了2亿元订单!”总部位于水口镇的广西宇峰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黄智峰告诉记者,“受益于互市贸易的优惠政策,我们公司的凉粉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吸纳周边不少群众务工,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大家增收致富。”
北海市侨港镇,港湾里停着大大小小的渔船,每艘渔船上都挂着五星红旗,港口前街的迎宾门楼上挂着“祖国,我爱您”几个醒目的大字。
为安置归侨而设立的侨港镇经过40余年发展,如今已成为北海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旅游休闲场所。全镇拥有10家渔业公司,各种渔船2000余艘,水产品年交易量近50万吨。年接待游客350多万人次,解决就业3000多人。2019年,侨港镇生产总值达20多亿元,农民、渔民人均收入2万多元。
侨港镇的发展是北海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2008年年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实施,北海迎来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不只是侨港,不只是北海,广西全区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已超2亿吨,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直通粤港澳,铁山港货物吞吐量从2010年的117万吨增至2019年的2427万吨……从边境线、海岸线到广袤的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的强音响彻八桂大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9月03日 第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