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市场”推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大增收

2020年08月18日20:19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龙州壮锦“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收益发布会举行。谢中国摄

人民网龙州8月18日电 “今年第二季度,我领到6166元收益金啦!”今年48岁的织娘沈秀荣以本季收益第一名的成绩领到织锦收益款。8月17日下午,2020年龙州壮锦“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收益发布会举行,47名“居家就业”的织娘共领到了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派发的14.7万元收益金,屯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75岁的李艳芬获得5275.5元收益金。谢中国摄

织娘们织出的壮锦。谢中国摄

织娘们能得到如此好的分红,离不开壮锦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6年,在广西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广西博物馆的指导和龙州县政府的帮助下,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广西壮锦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自筹资金在龙州县双蒙村板池屯建立龙州壮锦技艺工坊。

全村170多户,参加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织锦队伍中就有5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最大的76岁,最小的12岁。这些织娘在兼顾农活、照顾家庭的情况下,每天织锦2至4小时,年收入达10000元以上。织娘们笑称:“壮锦就是自己家的存折,壮锦堆得越高,收益就越多。”

织娘沈秀荣正在织壮锦。谢中国摄

目前,该工坊产值还在不断提升,织锦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年产值接近80多万元。“在家织锦、居家创收”模式成为村民们增收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我织土布来咯,日子红火过咯!”每天,板池屯不时传来欢快的山歌声,绣娘们熟练地投梭、拉扣、踩踏板,各色棉线慢慢变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美丽壮锦。

“壮锦生产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同时融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营销手段,设计要时尚化、个性化、生活化,市场开拓要大众化、国际化,最终使壮锦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龙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实现增收的主要优势。”广西博物馆党委书记吴伟峰表示。

如何让壮锦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市场推广是关键的一环。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会长贺卡表示,龙州壮锦“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得益于紧扣“设计+市场”这一终端,实现“五个统一”(统一设计、统一物料、统一培训、统一生产、统一销售)。(谢中国、朱晓玲)

(责编:朱晓玲、李敏军)